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movie. 櫻花盛開




真的很厲害的一部電影,過了兩個禮拜還是讓人印象深刻。與其說是在追尋逝去妻子的影子,不如說是男主角在生命終點的劇烈轉折。

電影從病情的不利消息開始,但直到男主角的妻子倒下,到底是誰病危,其實都處於一種非常曖昧的狀態,在他日復一日規律、乏味、自我滿足的生活中,事事被老婆悉心照料的男主角彷彿才是病人,被瞞著自己的病情去看成年後早已疏遠的兒孫們,直到他老婆在象徵中死亡,他前往日本追逐某種幻影似的感覺。

一些尖銳的社會問題在片中都被點出來:「埋首工作的德國式父親+為了家庭拋棄年輕時代夢想的母親」在成年的子女眼中比較像是不知如何去面對的棘手難題,家庭問題造成的不親密直到死亡都無解,男主角的家庭問題困境到日本後更是被酒醉後的兒子銳利地點破;女兒的同性戀行為對保守派父母的衝擊也略為被呈現;喪偶的男主角到日本後(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去脫衣舞吧、由兩個裸女陪洗澡(但洗到哭)、無聊翻到兒子的日式a漫,日本有禮無體的特色在一種很突兀的情況下加入到全片抒情的劇情線中,或許可以說是引入了某種「以性愛填補死亡的空虛」的暗示,然而卻是無用的。

最後救贖男主角、引領他進入舞踏世界的女孩,是住在公園內的遊民,這個角色設定非常絕妙,一方面再次點出了日本遊民奇妙的生活形式(與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又擷取了日本以「女孩」作為救贖的(創作)傳統。

男主角的心路歷程從:規律的生活→被動的旅行+家庭問題的顯現→喪偶的巨大失落+家庭問題嚴重化→被舞踏女孩救贖→自我藉由舞踏與亡妻的重新聯繫。

難怪他可以拿兩座最佳男主角獎,形象的轉折超大的。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movie. 第36個故事


很像是王家衛的重慶森林+侯孝賢的咖啡時光。

其實我已經忘記咖啡時光在演什麼了,只是對於某幾個畫面有些朦朧的印象,像是電車靜靜地滑過城市的夜色,或是某個咖啡店裡靜謐的晨光。

重慶森林的對應點就清晰多了,只是我覺得旁白如果讓陳綺貞來講會更合tone一點,雷光夏(?)的聲音太冷靜了,沒有那種情緒擴散的力量,雖然她唱的配樂還ok;都是在某個街角的小店,都有怪得亂有趣味的第一女主角,都無可避免的使用男女愛情的框架,到最後也都是漂泊與守候的反轉。妹妹的角色反而成為本片獨創的破格部份,更怪、更任性、打破姊姊靜態恬靜的氣質,激發出很多很女孩的幽默感。或是說,王菲在重慶森林裡的角色被分裂成兩個人,氣質的和任性的,然後彼此錯位、互換,我猜是先有女主角的 image 才開始產生後面的劇本。

那些街訪有點畫蛇添足,應該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表現,才不至於看起來好像公益廣告之類的;也看得出導演故意要去帶一些台灣的現象當背景:腳底按摩、躺著洗頭髮、路邊攤、計程車,感覺好像這樣拍可以比較容易申請某些宣傳台灣的獎助經費一樣。

基本上,賣的還是女孩吧,年輕、有一點怪、但漂亮、而略帶夢想的,賣的是那種小挫折與小突破的青春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