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movie. Roman Holiday




看完就愛上 Audrey Hepburn 也不為過吧。集優雅、俏麗、可愛、聰慧於一身。

像是典型公主故事的現代版,被傳統、禮教、制度、行程等層層重擔所壓住的公主,忍不住逃脫原本被完美保護、規劃的環境,幸虧遇上還算好心的男主角,然後譜了一段短暫浪漫。中性偏喜劇的收尾,留下一點惆悵,感覺還不錯,雖然邏輯不太通。收-放-收的心境在船上打鬥達到高潮,前面鋪的梗在此總結,男女主角在水的元素催化下也進入愛情。

偉士牌、二戰後的義大利小車、甜筒冰淇淋、莫名其妙的瓜、某種像是沙發的家具、意式的 patio/階梯/樓閣/露台、岸邊船上的餐廳、競技場...

再怎麼說,還是賣女主角的片,或許不是她就不好看了。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movie. the social network




我會把這片歸類於是賣劇情的電影,被推薦來看它的原因也是因為故事本身,揭露了關於青年創業神話的許多面相。英文海報上的字眼是本片的核心:"You don't get to 500 million friends without making a few enemies."

從講創業的角度,Mark 對facebook的投入程度是很好的範例,繼承了 Bill Gates 的技術創業路線,Bill (和Steve Jobs)創造了家用電腦OS的新時代,Mark 則創造了社群網站的新時代。裡面哈佛大學校長講了一句很豪氣的話:"...we don't find a job, we invent one." 台大的那位氣功大師在創業的格局上,明顯就狹窄了許多,連 NTU 的校長都沒有足夠的氣度感動學生,其他地方的校長基本上也沒好到哪裡去,其下的各級教職員當然就更狹窄了。所以學生沒被教好也似乎理所當然了?

所以何必那麼在意教育體制呢?影片中以戲劇化的方式演出了真正創業家的人格特質,也對比出其他所謂名校聰明學生在名校的墮落生活。叛逆是要有本錢的,不聽話地把事情做好做對做得很 cool,大概就是片中所顯示的美式創業風格。

至於 Mark 的私德部份,沒什麼意思,同苦不共甘的案例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