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6日 星期四

news. 營建署住宅補貼



公告受理97年度住宅補貼
條件不寬鬆。


北市月薪五萬以下 淪中低收入
中時 更新日期:2008/06/25 04:33 李國煌台北報導


人人喜愛高收入,在居住的城市中,自己的收入到底居前、還是落後,北中南標準不一,依據調查,北市個人月收入49,532以下,屬於後段班,中市、高市民眾月收入不到37,478,都是中低收入一族。

依據主計處的調查,北市的個人月收入部分,依據收入的高低排序,中間值的金額,大致落在49,532元,這個金額也形成一個收入高低的分野,可區分成前50%、後50%。

這個意思就是說,居住在台北市的人,如果個人的月收入49,532元以下,就是落在後50%的一群,屬於收入的後段班。

至於高雄市、台中市、基隆市、嘉義市、新竹市,台南市、鳳山市的居民,個人月收入到底是在前50%,還是後50%的分界點,落在37,478元。

台灣省的其它省轄市、部分縣轄市的居民,個人月收入屬於前段班、後段班,金額落在34,401,金門和連江兩地的標準是,個人月收入超過22,750,就屬於前段班。

這個標準,是營建署拿來衡量收入高低的根據,今年,個人月收入落在後段班的民眾,才能申請購屋貸款利息補貼、以及租屋居住的租金補貼。

一個金額很清楚就劃分出,一個上班工作的人,在自己落籍居住的城市,月收入歸屬前後段班的分野,營建署人員說,採取收入限制,是為了「排富」,中低收入人士才能申請補貼。

倒是,對居住北市的民眾而言,個人月收入要達五萬元,才能擠身收入前段班。

除了個人月收入以外,如果以家庭年收入的角度來看,台北市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在148萬以上,歸屬在前百分之五十,如果落在148萬元以下,便落到後百分之五十的家庭這一群。

至於台中市和高雄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中間值是107萬元,這些地區的居民家庭收入在107萬元以下,便符合營建署中低收入的標準,可以申請補貼購屋貸款利息,也可申請補貼租屋支出,申請獲准後,一個月可獲得3000元補助,一年為期。


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music. Spirital Front





Spiritual Front - A Bastard Angel

It's embarrassing to see you wave that flag when you try to give yourself a navigated tone
You fix your damp collar a wring of blood to your dick
You'd like it but it will not work
You try to make me feel guilty for never never having had
An identity, a defined and conformed middle class sexuality

All the uniforms are shit
All the ideals are shit
Love and this nation have forced us
In a chain of sperm and blood

A bastard angel will take me away from the fat tummy of God
He will be the precise sniper that will center my weak chest
A bastard angel will lick my wound while your hand will leave me
While your hand will leave me bleeding on the floor

Walk around my smashed skull; walk around my disabled strength
I don't want to die so I can see you your flesh crumble, your chest open
The right road's the lie of intellectual and criminals; love won't give life to
The children we've never had; love won't give life to this job that will bury us
Dissidents, passionate lovers, and combed proud soldiers
Don't ask me more questions because I have no memory because I never will

Official site 上面自稱 Nihilist Suicide Pop,唱英文的義大利團,但整個造型很 punk,樂風非常有趣,現場的爆發力比專輯強很多。有人把他們分類到 Dark Folk.


2008年6月18日 星期三

news. Candle Protest in S-Korea





韓反牛燭光示威直播 民眾看上癮

from reuters

Some gadgets recommended by local papers and protesters include Sanyo Electric Co's compact camcorder "Xacti" ("It's light and ergonomic so it won't strain your hand even during prolonged use," according to an Internet article), Olympus Corp's water- and shock-resistant digital camera model ("It will be fine even in case of a tussle") and LG Electronics Inc's camera phone "Viewty," which comes with image stabilizer and smart-lighting features.

真是先進的示威,看來買Olympus防水系列當隨身機是可以好好考慮的選擇。

Self-broadcasting website Afreeca (http://www.afreeca.com/), operated by Nowcom, has seen its audience almost triple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tests.

"In the past, it took billions of won worth of equipment, including satellite, to broadcast something live from the street. Now all you need is a camera and a laptop computer with a mobile connection," said Lee Jong-ho, a producer at OhmyTV (http://www.ohmynews.com/).

全都是韓文看不懂,好像要裝外掛才能看,不如直接上youtube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news. 萬人拍電影





Q&A

可以當製片

付費會員皆有資格登錄[未滿製片人] ,除可在萬言議事堂中進行製片人10關大選外,另拍片期間有機會加入製片組工作。工作時間為每週六、日2天,為期12週。除達到無遲到早退紀錄外,參與時間前後需達6週以上(含6週) ,經影市堂認可後,可獲得製片證書一張,認證你的專業能力,並有機會被推荐加入其他影視製作組。

未滿製片人為無酬制,但提供三餐便當與宵夜。瘋狂殺青酒少不了你。

可以免費
■ 電影票一張
■ 萬人拍電影獨家限量T恤一件


進入官方網站www.the10000menmovie.com
選擇加入付費會員
就可以參與「萬人拍電影」所有的活動
選擇加入非付費會員
依然可以享有分享本活動各項消息、選秀活動與部落格功能


* 付費會員招收將於7/15截止。

kuso. 手機爆米花







手機的微波可以爆米花嗎?強度可能不夠,理論上用超級多支手機,將爆米花放在某個能量加成後的最強的地方,也很難說絕對不可能啦。若說電磁波對人體完全沒有影響,也未免太天真。

Ces vidéos ont été faites par Cardo Systems qui fait des oreillettes bluetooth !

Ils ont créé un profil : CardoWirelessFrance
http://tw.youtube.com/user/benzin513

Et un site web : www.cardosystems.com/pop


網路新鮮事 手機發功爆米花?
自由 更新日期:2008/06/13 04:09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對於用手機傳簡訊或下載檔案已感到厭煩了嗎?現在有人發現手機可能還有一種新用途,那就是拿來爆米花。

最近一週來,YouTube網站上出現好幾支類似的短片,內容都是幾個朋友聚會時,在桌上擺了數支手機,當手機鈴響幾秒後,放在手機之間的幾顆玉米就突然變成了爆米花。

這些短片已有數十萬人點閱過,並引起熱烈討論。有些人認為,影片證明手機的確可能有害健康,因為如果手機能讓玉米變成爆米花,那一定會對使用者腦部造成傷害。

但多數網友都認為,手機產生的熱能絕對不足以讓玉米爆炸。專家指出,玉米粒必須加熱到攝氏兩百三十二度以上,所含的水份才會變成蒸氣,導致玉米爆開變成爆米花,如果手機能發出這麼高的微波能量,使用者每次講手機,手指內的水份就會加熱,使用者的耳朵更會燒起來。

由於用手機爆米花在科學上根本不可能發生,因此這些短片顯然是有人刻意造假,而且很可能是「病毒式行銷」的宣傳手法。

但令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假如這些短片是病毒行銷手法,幕後到底是要替什麼商品宣傳?美國媒體網誌Gawker就質疑,有哪家手機公司會請人拍這種宣傳影片?難道他們以為,說服蠢蛋相信手機會把腦子燒壞,就能賣出更多手機嗎?經過連日來的搜尋,終於有網友查出,這些短片應該是一家藍牙手機耳機公司的促銷鬼點子。

那麼桌上的玉米粒究竟怎麼會變成爆米花呢?多數人都認為,拍片者應該是在桌子底下放有某種加熱裝置,才會製造出這種神奇畫面。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World Press Photo 2007





official gallary


世界新聞攝影賽 看見深刻關懷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6/05 10:17 【中國時報 吳垠慧台北報導】

 一位年輕士兵斜癱在沙坑邊,左手抱著鋼盔,右手摀著他的右臉頰,看不清楚他臉部的表情,卻仍然能感受到他的疲憊。這可不是美國好萊塢戰爭電影裡的模擬場景,而是在阿富汗真實上演的戰爭一角。

 這是英國攝影家海瑟林頓(Tim Hetherington)二○○七年九月在阿富汗東省,美軍和阿富汗伊斯蘭武裝軍隊激戰區所拍下的戰地照片。藉由美國大兵精疲力竭的神情,讓人省思戰爭的目的究竟為何?這張照片獲得第五十一屆「世界新聞攝影競賽」的「年度首獎」。

 「世界新聞攝影競賽」是由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非營利機構「世界新聞攝影基金會」(World Press Photo)所推動的競賽項目。這個基金會成立於一九五五年,每年都舉辦新聞攝影競賽,內容分成新聞人物、當代議題、自然生態、藝術娛樂等十項類別,並從中選出一件「年度首獎」作品。得獎作品會到世界各地巡迴展出,去年得獎作品目前正在誠品敦南店藝文空間展出,展期至八日。

 在這些影像中,可以見到蘇丹、土耳其、阿富汗、伊拉克等地區持續發生的戰亂,人民流離失所。也可以見到自然生態歷經的浩劫,像是非洲剛果反抗軍民兵射殺瀕臨絕種的山地大猩猩,南非的攝影記者史提頓(Brent Stirton)拍下保育巡守員搬運四隻在森林裡慘遭射殺的大猩猩屍體的畫面。

 攝影記者為了捕捉特殊畫面,往往得冒風險,美國《時代雜誌》記者普雷坦(Platon)拍下俄羅斯前任總統普丁「沙龍照」的過程,就是個例子。「普雷坦知道普丁很喜歡披頭四,為了拉近與普丁的距離,採訪時拍拍普丁的肩膀說『我們都是披頭四的同好』。當時普丁身邊有廿幾位持槍保鏢,看到普雷坦的舉動,廿幾把槍拿起來對著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子,普丁拍照時,勉強擠出一點笑容,而這張照片也獲得「人物肖像」類首獎。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note. 近視回復討論串

討論串
相關資源

--

大陸文章備份

淺議現代眼科醫學的誤區-----近視眼不可治論 (原創)

周 祥 民

日益嚴重的近視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各種防治方法層出不窮,但收效甚微。筆者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摸索,不但徹底治好了自己的近視眼,而且還使自己的雙眼遠視力值均提高到3.0(本文中視力值均指舊視力表中的)大大超過了2.0的常規遠視力值極限,並從中得出了與現代眼科醫學根本觀點完全不同的結論。

現代眼科醫學認為近視眼(非手術)不可治,筆者認為此觀點不正確,其主要理由如下:

一、現代眼科醫學有關近視理論的根本觀點的理論來源嚴重背離實際。

1、請看現代眼科醫學對遠點、正視眼及平行光的有關闡述。

現代眼科醫學認為:「眼睛在完全休息時,所能看清(物體)的最遠距離稱遠點。為了能看清遠處物體,睫狀肌要鬆弛,此時眼的屈光力最小。正視眼的遠點在無限遠【1】。」 「自無窮遠處發的光相互平行地向前行進,稱平行光。自然界中最標準的平行光是太陽光。眼屈光學上將5米外所發的光稱為平行光【2】。」

筆者認為,被視物體應該是具有一定顏色、一定大小面積或體積的具體物體。如果這裡的「無限遠」是指宇宙間真正的無限遠,即正視眼已達到遠視力的頂峰,能看清宇宙盡頭處的物體,那說明被視物體的兩端與眼的光心基本不構成視角,而是一條直線,也即,正視眼在無視角的情況下也能看清物體,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再則,這裡所指的正視眼其遠視力值究竟是1.0、1.5還是2.0……若是1.0,那為什麼它沒有1.5看得遠;若是2.0,為什麼它沒有2.5看得遠。所以「正視眼的遠點在無限遠」本身就是一種脫離實際且自相矛盾的說法。人眼(包括正視眼)的遠視力極其有限,即便配合使用目前最高倍數的天文望遠鏡,其視力範圍也只是浩瀚宇宙中的一個「小不點」,這是盡人皆知的常識。在自然界中,由於受到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真正能射到無限遠、看到無限遠的現象是根本不存在的,它只存在於理想狀態下的幾何光學之中。在近太空中肉眼能看清長城的謊言已被戳穿,我們還能自欺欺人地說「在更遙遠的天際肉眼能看清長城」嗎?

若按眼科屈光學的說法,把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稱為無限遠都是名不副實,把極為有限的五米也當作無限遠,那更不切合實際,區區五米怎能代表無限遠?在五米處能看清的物體,在六米處就未必能看清,更不用說十米、百米……甚至無限遠了。五米遠能看清一隻蚊蟲亦不足為奇;若五米遠看不見一艘輪船,這樣的視覺器官還能稱為「人眼」嗎?像五米這樣的距離,與許多常規被視物(如大山、輪船等)相比都顯得微不足道,更不用說與月球、太陽等相比了,它又如何與無限遠相提並論?把五米等同於無限遠,這是一種混淆是非、偷換概念的說法,它不具有科學性、可比性。

筆者認為:在科學的領域裡,是就是,非就非,科學研究差之毫釐都會謬以千里,它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假。科學的理論必須建立在符合客觀實際的基礎上,否則,它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成了謬誤。錯誤的前提絕對不可能推斷出正確的結論。

2、再看《詞典》中對視力、視角的解釋。

「在一定距離內眼睛辨別物體形狀、顏色的能力(叫視力)【3】。」 「由物體兩端向眼的光心引的兩條直線所夾的角(叫視角)。物體越大、距離越近、則視角越大,在視網膜上所成的像也越大。正常視力能看清物體的最小視角為1分。視角過小時需要用放大鏡、顯微鏡或望遠鏡等加以放大,才能看清物體【4】。」 研究眼視光學僅考慮「距離」一個因素是片面的、不科學的。

從「視力」、「視角」這兩個名詞解釋我們亦能看出現代眼科醫學關於正視眼能看清無限遠的說法不攻自破。

筆者認為,包括正視眼在內的所有眼睛,其遠視力都極其有限,望遠鏡等光學儀器可以幫助其擴大視角,提高遠視能力。望遠鏡等光學儀器幫助人眼擴大視角的作用,實質上就是起到了一種調節功能。換句話說就是,人眼(包括正視眼在內)通過望遠鏡等光學儀器的調節幫助,可以提高遠視能力。

3、(筆者認同的)廣義上「調節」一詞的意思是:「從數量上或程度上調整控制,使符合要求【5】。」 現代眼科醫學對「眼調節」的定義是:「人眼是通過用增加晶狀體屈光力的辦法來完成看清近處物體的任務。這種在看近處物體時眼睛的晶狀體屈光能力的改變現象,叫眼調節【6】。」

從現代眼科醫學對「眼調節」的定義,就可以看出該定義在人眼視覺活動中是片面的、單邊的反映,它認為用力調節只是眼睛視近時的專屬行為。現代眼科醫學還認為五米也可以看作是無限遠的起點,看五米以外的物體叫視遠;反之叫視近。眼睛視遠時處於休息狀態,無需用力調節,不會發生眼疲勞;眼睛視近時需用力調節,容易產生眼疲勞。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筆者在前面已闡述過,即便是正視眼(處於休息狀態),其遠視能力也是極為有限的,使用望遠鏡等光學儀器調節視角後,可以大大提高其遠視能力。這說明包括正視眼在內的各類眼睛,視遠都存在極大的調節需求。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人們都知道這樣一個常識:在通常情況下,視遠要比視近困難、吃力。以在教室內看黑板上的字為例(以五米為分界線),在六米處就比四米處要困難、吃力;在八米處就比三米處要困難得多、費勁得多,且眼睛更容易產生疲勞。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也是每個明眼人都能有的切身體會。

當人們視遠感到困難時,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走近去看。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視近比視遠輕鬆、舒服(且更易看清),其原因是人眼視覺活動中視近比視遠調節更省力。人及其視覺器官都具有「好逸惡勞」的天性。因而,現代眼科醫學中「只有視近才需調節」、「只有視近才產生眼疲勞」的說法,不但與事實相違背,還扼殺了人之天性。

正是由於視遠調節大大難於視近調節,所以人們往往「避遠而趨近」。倘若真的眼睛在視遠時處於休息狀態,無需用力調節,不會發生眼疲勞,比視近時輕鬆、舒服,那誰都不願意在教室內坐前排,誰都不願意近距離看書、寫字、用電腦……,縱使想得近視眼都難,又何須不厭其煩地教育、勸導人們(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勿近距離用眼呢?

當人們視遠感到艱難又不能靠近時,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做眨眼、眯眼、瞪眼等動作,而眼睛也往往會自動分泌出淚水,以助看清(即眼睛並非在「完全休息」時看得最遠)。所有的這些動作和現象,都是人們在視遠過程中進行的眼內部組織間的調節和自我保護行為。

視遠需要調節,眼組織本身也具備一定程度的視遠調節的功能,這是客觀存在的。現實中,視遠調節的難度還大大超過視近調節。從視角的觀點來看,同樣的被視物,距離越近,視角越大,在視網膜上的成像也越大,也就越容易看清楚。另外,通過較長時間的親身實踐,筆者還發現:眼肌、眼韌帶,乃至頭部等部位的一些相關筋帶,對眼組織的視遠調節會起直接或間接的繃壓、牽製作用,嚴重遏抑眼組織的視遠調節的幅度,影響視遠效果。特別是長期近視作業又缺乏視遠鍛鍊的人,他們這些組織的視遠機能必定萎縮、退化,彈性變差,對視遠調節的阻力更大。為了看得更遠就必須克服這些彈性阻力的束縛而用更大的力去調節,有時甚至須用提氣、收腹等動作的配合才能進行更大幅度的調節。這是視遠調節大大難於視近調節的又一重要原因,也是人們尚未發現的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為此,通過經常強制性視遠練習,能夠改善眼肌、眼韌帶以及頭部等部位的一些相關筋帶組織的機能,提高它們的柔韌性,可以增加視遠調節的幅度,提高遠視能力。

筆者認為,眼視覺系統結構複雜、奇特,除視角、色差、光照強度等外在因素外,相關眼組織的質地、規則程度、健康狀況、相互間的磨合程度以及人的舒適與疲睏狀態等,都會左右視覺效果和視覺能力。這遠非簡單的物理光學儀器可比,與理想狀態下的幾何光學更有天壤之別。而現代眼科醫學不以人為本,不以人眼為根本來進行臨床實踐、驗證,也不顧眼睛的具體結構,不從眼組織的實際情況入手,不顧現實狀況,就完全以理想狀態下的幾何光學中的某些現象、原理教條地推斷出我們現實眼視覺領域中的相關結論,這種做法使其難免要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這也是造成傳統眼視光學理論產生根本性錯誤認識的根源。

二、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在事物發展的過程中,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筆者認為,在人眼視覺活動中,外界視覺環境對眼組織的感光刺激引起相關組織的收縮、變形、牽拉而進行相互間的力的傳遞,由「力」促成各視覺組織間的協調、配合(調節、集合等),使視覺活動得以維持。經常視近導致近視,甚至引發眼軸變長的直接原因也是「力」。近距離的視覺環境只是一個外因,它不能直接削弱眼睛的遠視能力,只能通過「力」這個內因來間接發揮作用。「力」才是導致近視的內因,是「繫鈴人」。要防治此類近視(現實中的絕大多數近視都屬此類),必定也要通過「力」這個內因來完成。任何忽視、迴避「力」的方法,都將無功而返。現代眼科醫學機械地使用阿托品等麻痺劑來治療近視的例子就犯了此類錯誤。阿托品等麻痺劑可以麻痺、舒張眼組織的睫狀肌,解除睫狀肌痙攣,放鬆持續的視近的力的調節,對治療輕微的調節性近視有效;當近視程度加重使得眼軸變長時,阿托品等麻痺劑的麻痺作用卻不能產生視遠調節,持續用(與視近調節作用力)根本對立對應的「力」這個內因來壓迫眼球,使其恢復原來的形狀。

正是由於「為了看清遠處物體,睫狀肌要鬆弛,此時眼的屈光力最小,正視眼的遠點在無限遠」這些違背事實、違背規律的災難性錯誤論斷的出現,引發了相關鏈發生錯誤認識的連鎖反應。由此必然會錯誤地否認視遠調節及視遠調節作用力的存在,從而否定了治療軸性近視的內在根本因素,對本來原理簡單、條理清楚、符合規律的近視眼致、治的事情進行歪曲,使其變得違背事實、超越規律、複雜莫測,以至排斥了內因而無從防治。這才是導致近視眼不可治(不可逆)的真正癥結。

  三、唯物辯證法中質量互變規律告訴我們:事物發展,由量變到質變。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沒有量變的積累,就不可能發生質變;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地引發質變。從量變到質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甚至還會出現一定的反覆)。質變又會引發新的量變。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視眼不是瞬間就變成近視眼的,它是經過長期視近的量的積累逐步形成的。軸性近視中眼軸的變長是視近調節時產生的「力」對眼球長期(壓迫)作用的結果。與此對應,要治療近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別是程度重的軸性近視,更要通過長期的視遠調節(產生與視近調節作用力根本對立對應的作用力)作用的量的積累,循序漸進才能達到。

  筆者認為,現代眼科醫學中「遠眺法」、「霧視療法」與經常強制性視遠治療近視的方向接近,但它們在視遠時都儘量放鬆調節,且持續時間不長。這些蜻蜓點水式的休閒視遠方法,調節力度太小,且持續時間太短,難以完成「力」的作用的量的積累,不足以引發質變,最終也就不可能恢複眼球的形狀,達不到治療的目的。因此,近視眼的防治,除了方法正確外,還要持之以恆,以足夠的「量」來進行支持,方能成功。

  四、從物理學的角度看,軸性近視中造成眼軸變長的直接原因是「力」,是眼球長期遭受視近調節作用力的畸形壓迫而造成的。不論是視近、視遠 , 眼組織間的配合與協調(調節、集合等),都是通過力來完成的。可以說,沒有力的作用(眼睛都不能睜開),眼球不可能變形;有了足夠的作用力,眼球又不可能不變形。對眼球的調節作用力,隨著作用點(面)及作用力方向的不同,會造成不同的變形。經常強制性視近與視遠(只要是持續強意識的,不論是視近還是視遠,都要用力進行強制性調節) 而引起的某些眼組織收縮、變形,對眼球壓迫產生的作用力,其作用點 (面) 和作用力方向是根本對立對應的,這兩種調節作用力對眼球產生的變形並非同向的,而是互為可逆的——前者可使眼軸變長,後者可使眼軸變短。在用力進行調節的過程中,作用力必然會產生反作用力。在施力和傳遞力的通道上,相關的眼組織既要用力又要受力。用力容易困,受力容易痛。用力的增多會促使供血的增量,從而可能引起腫、脹等症狀。所以,不論是持續視近調節還是視遠調節,都不可避免地會伴隨眼疲勞、眼疼痛甚至腫、脹等症狀。

  近視眼不是由病菌、病毒引起的,它是由於眼睛長期視近,使得眼球、眼肌、眼韌帶等組織受(用)力嚴重失衡,造成視遠機能的退化,通過視遠練習,使眼組織受(用)力基本平衡後,可以恢復甚至改善其視遠機能。所以把近視眼當成疾病來對待、治療是不科學、不正確的。阿托品等麻痺劑雖然可以麻痺、舒張眼組織的睫狀肌,但它們與近視眼的形成沒有因果上的必然聯繫,不是造成近視的內因,它們不能恢復軸性近視眼球的形狀是情理中的事,但並不能以此來排斥改變調節作用力方向的強制性視遠的方法可以恢複眼球的形狀。因此,現代眼科醫學以阿托品等麻痺劑不能改變眼球的形狀來推斷所謂的「真性近視」不可治,這樣的推論明顯缺乏科學性,且不符合邏輯。

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關鍵點。

五、廣大青少年的眼球可塑性強,特別是少年兒童的眼球還未發育成熟,用眼方式(調節作用力方向)的改變,對其眼球形狀及視力的變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從進化論的角度來分析,生物對其所生存的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我們的眼組織表現得尤為突出。人眼沒有也永遠不可能達到遠視力的頂峰---看清無限遠, 所以它不可能停止進化。經常強制性視近與視遠,這兩種不同的用眼方式客觀上形成了兩種不同實質的視覺環境(即用眼方式決定實效視覺環境,決定調節作用力方向),眼球等眼組織都要逐漸適應之。長期視近導致近視的例子數不勝數;堅持視遠而提高了視力的事也早已有之:我國古代(《列子·湯問》一書中)有一則「紀昌學射」的故事,講述了青年射手紀昌在惡劣的視覺環境中堅持採用強制性視遠的方法來改變眼球的形狀及改善其他眼組織的機能,以達到超常提高遠視力的目的,他最終成了一代名揚天下的神射手。這說明,智慧勇敢的中國人早在千年以前就懂得運用這種科學、辯證的方法來健眼。而民間(特別是廣大農村)用該硬道理來防治近視、保健眼睛的事例也不少。

現代眼科醫學認為,故事中紀昌遠視力的提高是由於強制性視遠時其睫狀肌得到充分休息所致【7】。這是一種顯而易見的削足適履式的曲解,因為在強制性視遠時睫狀肌必須進行強制性調節,它不可能處於休息狀態。即使是休息,也只能恢復疲勞組織的機能,而不能使其得到改善、提高。對於眼睛來說,最好的休息方法莫過於睡覺,可沒有誰的好視力是睡覺睡出來的。

同樣,「戴上近視眼鏡就摘不下來」的民間說法頗具科學性。

現代眼科醫學有一種普遍的觀點認為:(軸性近視患者)經常配戴充分矯正的眼鏡,不但能提高遠視力,防止進行性近視的繼續發展,還可防止外斜視,它是治療真性近視的最好方法【8】。

眾所周知,配戴近視眼鏡後眼睛就進入了一個由凹透鏡片營造的特殊「近視環境」中,眼睛會逐漸適應眼鏡而加深對其的依賴性,配戴充分矯正的近視眼鏡後,視力矯正幾乎完全正常,但戴鏡後人們並未根本性地改變用眼方式,改變視近調節作用力方向,眼球等眼組織單邊、畸形受(用)力的格局並未改變,這就不可能改變、恢複眼球的形狀,也不可能改善其它眼組織的視遠調節的機能。即使改善用眼方法,注意用眼衛生,最多也只能保持原來的視力,而不能減輕原來的近視度,更談不上恢復視力 ; 然而,更容易發生的情況是:許多人戴鏡後,仍不注意用眼衛生,依然不改近距離用眼的習慣,從而導致視力繼續下降,近視度不斷加深,然後又配戴充分矯正的眼鏡,又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重複,使我們的視力變化進入一個惡性退化的循環怪圈。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筆者認為,按照這種一廂情願的理論去操作,由於調節作用力方向沒有改變,視力變化依然只能向近視方向單邊進行(眼睛只能退化而不能進化),要防止近視度的加深都極為困難,又如何去治療近視呢?如果戴上眼鏡後,人們都能正確用眼的話,那在此之前又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正視眼變成近視眼?另外,這種普遍觀點還混淆了「矯正」與「治療」的本質區別,視力矯正得再好,眼睛也離不開眼鏡這根「枴杖」;而治好了近視、提高了視力,眼睛就能擺脫眼鏡等依賴物的幫助而獨立視遠。

七、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告訴我們:矛盾對立的雙方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並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

在這裡,近視眼與正視眼(遠視眼)是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一定條件是眼組織機體正常(絕大多數近視眼的眼組織機體並未發生病理性變化,都是正常的,且眼球是固體和液體的混和物,可塑性好)、用眼方式由原來的長期視近改為長期視遠(即作用力方向由長期視近調節改為長期視遠調節)。在這種情況下,近視眼變為正視眼(遠視眼)成為必然。

八、現代眼科醫學有關近視眼致、治的許多臨床經驗和理論,都是通過對其他動物的實驗而取得的,由此得出的理論本身就帶有明顯的片面性,因為人與其他動物有本質的區別:人有思維,會分析、判斷,能發揮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可以持續強制性視遠,還可以利用提氣、收腹等動作來加大視遠調節力度等,而其他動物根本無法做到。

九、現代眼科醫學有關近視的理論中還存在其他許多想當然的、牽強附會的,乃至與其根本觀點——近視眼不可治論自相矛盾的說法。

因此,不論從物理學的角度、生理學的角度、進化論的角度、唯物辯證法中的有關規律,以及現代眼科醫學有關近視理論的先天缺陷,還是客觀事實,都足以說明「近視眼不可治」論是站不住腳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眼科醫學的專家、學者在內的許多人士都認為)治療近視的手術,無論是放射狀角膜切開術,還是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術等,都不是在發生近視的主要病變部位進行施治,只是由於角膜在眼球的暴露部位便於切、削和壓迫,從而使健康的角膜蒙受非分的不可逆的傷害,還可能引起併發症,且手術未必能阻止近視的發展【9】。每個人的角膜都極為有限,有多少角膜可以再切?

筆者認為,做這樣的手術還是謹慎為好。

 筆者在高二時也曾患中度近視(最低時遠視力值不足0.3),需戴350度以上的近視眼鏡。後來(84年—85年間)筆者從近視的根源入手,採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堅持用裸眼(深度近視患者亦可戴低於充分矯正200~300度的眼鏡進行)強制性視遠來治療近視眼。剛開始時,眼睛很吃力、很模糊,被迫眯眼、流淚;後來不斷地有眼疲勞、眼疼痛、腫、脹、癢、麻木等症狀。這種不停地伴著痛苦和淚水打「攻堅戰」、「疲勞戰」來強迫視遠的方法,對於傳統觀念而言,是一種離經叛道的行為。.然而,筆者並未因此而得斜視眼,更未加深眼睛的近視程度,反而是每經歷一段時間的痛苦,視力就提高一個層次。經過大約十個月的時間,筆者的最高遠視力值就恢復到了1.5。 筆者的數位近視朋友採用同樣的方法,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自2001年8月,筆者(當時兩眼的遠視力值均為1.2左右)開始了第二輪的強制性視遠練習,並也在昏暗等惡劣的視覺環境下採用增加調節力度(強制性)視遠的方法來鍛鍊眼視力,收到了令人振奮的效果:經過約一年半時間的努力,筆者現在的雙眼遠視力值均已突破3.0(近視力正常)。

嘗試的成功,令筆者更加堅信:沒有痛苦就沒有變革,防治近視與自然界中的其他鬥爭一樣——愛拼才會贏。近視眼的致、治是一個既對立又對應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眼疲勞、眼疼痛等症狀不可避免。任何欲迴避、消滅眼疲勞、眼疼痛的想法都是不現實、不辯證的。

只要有視覺活動就有眼調節,有眼調節就必然伴隨眼疲勞。由於現代眼科醫學片面地看待視覺活動,否認視遠調節及視遠調節作用力的存在,錯誤地認為用力調節只是視近時的專屬行為。由此必然錯誤地認為眼疲勞是視近的專利結果,眼疲勞的出現就是眼睛走向近視的信號,視眼疲勞為洪水猛獸,欲滅之而後快。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視遠也需調節,且調節難度大於視近調節,因此更易產生眼疲勞。在視遠調節過程產生的眼疲勞卻是眼睛走向正視(遠視)的信號。所以眼疲勞是雙刃劍,就看把握的尺度,這個尺度就是用眼方式(即調節作用力方向)。當眼疲勞在人眼所能承受的範圍內,且視近調節與視遠調節交替進行,能使眼球等眼組織基本均衡受(用)力時,眼疲勞的存在,對眼組織的磨練及遠視力和近視力的提高,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通俗地說就是,眼疲勞的伴隨既能導致近視也能醫治近視,甚至鍛鍊出超常的遠視力。這才是對眼疲勞客觀、辯證、公正的評價。只有承認視遠調節及視遠調節作用力的客觀存在,科學辯證地看待眼疲勞,才能解開阻礙防治近視、提高視力的「死結」。

同樣的道理,亮度欠佳的視覺環境對人眼來說也是雙刃劍。在這種環境下若要貪圖舒服地看清被視物體,就必須靠近,增加視近調節作用力,眼組織及視力朝近視方向發展;若在這種環境下堅持強制性視遠,為了看清被視物體,視遠調節力度就要增大,視力變化就要加速向正視(遠視)方向發展。

在視覺活動中,人們為了輕鬆、舒服,已經習慣了「避遠趨近」,受傳統眼視光學理論的誤導,人們更加無原則地害怕、厭惡眼疲勞。為了減輕眼疲勞,人們就必須放棄視遠而改為視近,從而無法走上科學、辯證、健康用眼的軌道,使眼組織受(用)力平衡的規則被徹底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單邊的、不可逆的視近用眼方式,使得近視防治雪上加霜,視力變化無法逆轉。用這種歪理來指導近視防治工作,無異於抱薪救火,非但於事無補,還加速了近視的氾濫。

因此,從本質上看,近視眼的不可治(不可逆),並非生理上的不可治(不可逆),而是思想上的不可治(不可逆),是這種脫離實際且與客觀規律背道而馳的錯誤理論指導下操作的必然結果。

要治療近視,首先必須醫治思想,糾正觀念。

筆者認為,現代眼科醫學有關近視理論的致命錯誤在於其否認了事物的矛盾性,放棄了鬥爭、排斥了內因,過分強調依賴性(放棄鬥爭無異於坐以待斃,長期的依賴使我們的眼睛退化得弱不禁風、眼將不眼)。這種非科學、非辯證的「權威」理論,既片面又消極,它已把我們的近視防治工作引入了死胡同。因此,提倡鬥爭精神、淡化依賴意識,崇尚科學,尊重規律、利用規律,以辯證的方法分析矛盾,以積極的態度和鬥爭的手段去解決問題,這才是我們近視防治工作的根本之所在。

當然,也有極少數近視眼的成因、變化與其他疾病或因素有關,須結合一些具體的措施來治療。儘管眼科醫學有其特殊性的一面,它卻不能超越普遍規律而獨立存在。

筆者認為,引起近視的原因主要有環境和遺傳兩大因素。從長遠來看,遺傳也是由環境所決定,是環境作用長期積累的釋放。即使今後(遺傳)基因治療近視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那也只是解決了暫時性問題,我們的眼睛並非就能萬事大吉、一勞永逸。從長遠來看,它們仍然要遵循視覺領域的規律,要遵循生物進化的規律。否則,必將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

從進化論的觀點來看,人與人、人與鷹都曾有過共同的祖先,為什麼視力差異如此之大?那是在外界視覺環境中長期遺傳、變異的結果。老鷹長期翱翔天空,視遠覓食,練就了神奇的鷹眼。同理,老鷹的遠視力非常好,遺傳給下一代小鷹的視力基因也優秀,若把小鷹長期關在狹小的屋子裡,它縱使有再好的遺傳基因,其視力也要退化,甚至喪失。

筆者認為,不僅近視眼可以預防、治療,只要方法正確,用「力」得當,所謂的「正視眼」在現有的視力值水平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經常強制性視遠,不但是一種自然、安全、簡單、高效的近視防治方法和健眼方法,也是現代社會人們提高遠視力、保證眼素質的一條必由之路,它將使人們的近視防治和健眼活動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進化圈。

在這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年代,我們的眼科理論也要解放思想、求真務實,它要經得起其他相關自然科學的檢驗,要經得起唯物辯證法的檢驗,更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並在實踐活動中科學地指導人們去解決現實問題,且使自身不斷得到發展、完善。這樣的理論才能真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先進文化的組成部份,才能造福社會,造福人類。

事實勝於雄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二00三年寫於廣州,後有部分增刪修改)

參考文獻:
[1]徐廣第.眼科屈光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100
[2]徐廣第.眼科屈光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8
[3]李行健等.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1194
[4]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902
[5]李行健等.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語文出版社,2004:1292
[6]徐廣第.眼科屈光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98
[7]沈桃娟、張蔚.遠離眼鏡——近視眼的自我防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137
[8]徐廣第.眼科屈光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63
[9]徐廣第.眼科屈光學.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1:70

聯繫電話:13724066549 020-84286216
聯繫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中路539號之七304室
郵政編碼:510310
電子信箱:zhou_9898@sina.com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people review. Yves Saint Laurant





YSL official website


叱吒風雲的一代時裝宗師-Yves Saint Laurent

「優雅不在服裝上,而是在神情中」出於 Yves Saint Laurent。


時裝時代又一次結束 伊夫-聖洛朗辭世

  他18歲初闖巴黎時就開始揚名,30歲就已被公認為世界頂級時裝設計師,他製造了時裝業歷史上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他是世界知名時裝品牌“聖羅蘭”(YSL)的創始人,他也是名同性戀者,他就是伊夫-聖洛朗。2002年1月7日,他作出了讓全球時裝界震驚的決定:退出時裝界,並關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球高級時裝店。

  今天,他與世長辭,人們為一個時裝時代的結束流淚。  

  1989年5月22日,伊夫-聖洛朗在巴黎秋冬女裝成衣秀場上,接受模特們的掌聲謝幕。

  法國時間2008年6月1日,他在巴黎去世,8月1日是他的生日,還有兩個月他才到72歲的生日。他是一代設計大師,是懂女人的知音,他曾說:“女人可以穿的最好的衣裳其實是愛她的男人的手臂。”

  聖-羅蘭于上周被送進了巴黎一家

  醫院,在周三晚上陷入了昏迷,他的身體狀況已經幾個月處于非常不好的狀態。聖-羅蘭最後一次展示自己所設計的服裝是在2002年1月份,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在法國電視二台的新聞里看到對聖洛朗先生最後的採訪。這位在時裝界拼搏了近半個世紀的65歲老人,面對話筒緩緩說道:“自從今年1月正式宣布退休以來,為了趕制完最後的定單,一直工作到現在。之後,我要去度假了,希望回來後,一切都會歸于平靜……”

  時裝圈用了崇敬的字眼來稱呼他:“大師”、“泰斗”、“權威”……而他于1月份舉行的那場告別時裝秀則被媒體描述為“淚花中的掌聲”。當時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內外聚集了幾千位觀眾,從應邀的各界名流到在寒風中觀看大屏幕直播的YSL衷心愛戴者。這場表演集中了聖洛朗40多年來設計的精華,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戰後歐洲時裝發展的重演:從最初解放女性的長褲套裝、夾克上裝,到經典的代表作“蒙瑞安色塊”和“畢加索系列”,再到由他首創的黑色

  性感透視裝,正如他所說的“時裝並不僅是讓女性更美,而是要在精神上支持她們,讓她們變得更自信。”

他設計的服裝讓女人找回自信

  曾在美國獲頒“終身成就獎”的聖洛朗,他才華橫溢,在法國,以至於全世界時尚界的影響力,備受推崇,可以用“真正大師級”、“國寶級”來形容,多年來引導時尚,影響了不少新一代時裝設計師。 

  70年代的聖羅蘭的“狩獵外套”裝,掀起一陣熱潮

  2002年,聖洛朗“告別辭”中說:“我今天宣布離開我深愛的時裝界。對今天的女性還穿著西褲套裝、‘小晚禮服’(tuxedos)、‘水手外套’(Peacoat)和‘風衣’(trench coat),我倍覺自豪。我覺得自己從各個方面創造了現代女性的衣櫃。”

  的確,聖羅蘭的設計風格講究剪裁、結構、線條,也充滿藝術氣息。設計師很受繪畫及其他流行藝術風格的影響。他的許多經典設計包括:1962年的“水手外套”、1966年的女裝“小晚禮服”、1968年的非洲“狩獵外套”(safari jacket)、透明襯衫、雪紡裙子等等。

  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在80年代把褲裝的流行,帶入時尚主流。肩挺的西服套裝及連身式上班服,創造新時代“女強人”的典型形象,都具備了前衛及革命性的影響力。西褲裝有男裝的線條與女裝的優雅,創造中性的時裝造型。 聖羅蘭在1982年曾說:“我為女性創造經典服飾,讓她們與男性一樣充滿自信。”

  20世紀70年代,洛朗為女性設計出了款式簡潔、裁剪考究的衣褲套裝。這應該算洛朗對全球時裝業的最大貢獻。他使褲裝在女性世界中流行起來,並占據了職業女性衣櫥的大部分空間。  

  1965年受荷蘭風格派畫家皮特-蒙德理安的作品影響,推出經典之作“蒙德理安裙”。

  洛朗于1966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女式燕尾服,在當年秋冬季“聖羅蘭”時裝發布會上一炮而紅,成為時裝業的一個里程碑。同時,他將黑皮夾克、針織套頭毛衣、長褲及高幫皮靴搭配在一起的穿著直到現在都沒有過時。

  洛朗對女性在時裝上的需求一直保持著敏銳感。“我告訴自己,我為現代女性創造了全新的著裝理念,也參與了改變我所在這個時代的時裝風格……長久以來,我一直相信,時尚不僅僅是把女人打扮得更漂亮,而是要使她們恢復信心,給她們自信,讓她們做回自己。”

  洛朗早期的設計驚世駭俗,充分反映了他當時反叛權威的精神。他在時裝設計上打破了女性與男性著裝的界限,創造了著名的衣著同性化風格。喇叭褲、套頭毛衣、無袖汗衫、嬉皮裝和透視裝都代表了他年輕時所走的反叛路線。

  隨著年齡的增長,洛朗開始轉而崇尚經典與簡潔的風格。他開始專注于高級時尚女裝的設計,充分展示古典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

  對全球時裝業而言,洛朗的離去無疑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業內人士均表示,他們無法想像如果沒有洛朗,法國的時裝業會是什麼樣,尤其對高雅時裝店而言。

  《時尚》雜誌的英文版編輯亞歷山德拉-舒爾曼則說:“他完全改變了女性穿衣著裝的方式,也改變了人們對於時尚的看法……他是最後一位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時裝店工作的設計師……”很多這樣的設計師不是去世就是退休,“這正是此事的重大意義所在。”

  法國時裝設計師瓊-鮑爾-戈爾捷認為:“聖洛朗是(我們)最高級別的參考者,也是最偉大的(設計師)。我敬佩他,尊敬他。他知道如何使夢想成真,使每個時期的夢幻實現。他的退休使我感到十分難過,因為我們再也無法被他設計的時裝所震撼。”

 來自上流社會的纖弱裁縫

  他是男爵後裔。1936年8月1日,伊夫-聖洛朗于法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出生,一個擁有充足陽光大城堡、整潔僕人服侍、在上流社會紙牌聚會中打發時間、到帆船俱樂部度過夏天的優越環境中。

  他的家境富裕,祖先多從事法律相關事業,也有曾被封為男爵的,父親從商擁有保險事業及電影製作事業,因此從小在家中就可以從經常的晚宴中接觸到許多時裝服飾。

  三歲時,他常常隨著母親去觀賞洋娃娃戲劇,這讓他開始喜愛那些花花綠綠的服裝。四歲時,他已經成為母親和阿姨的參謀,年輕女人們參加晚宴的服裝飾品,都要經過他一一鑒賞建議。七歲時,他拿起來蠟筆、剪刀、卷尺,為自己的娃娃劇玩偶創造服裝。九歲時,他生意的願望,不是擁有新玩具或者長大繼承家業成為一名貴公子,他說:讓我的名字出現在香榭大道的霓虹燈上吧。

  這時,他開始學習水彩畫,但不久即轉成畫服裝畫。十二歲時,在觀賞歌劇後即對舞台布置和服裝設計發生興趣。十七歲時,參加國際羊毛事務局的設計比賽,獲得第三名。十八歲,他以一套不對稱設計的黑色雞尾酒宴服奪下第一名,而讓世界知名的Vogue雜誌採用其設計。

  21歲臨危受命 成為迪奧首席設計師

  十八歲時,聖洛朗高中畢業,Vogue總編對這個能設計出不對稱黑色雞尾酒服服的年輕人記憶猶新,於是,請他來做雜誌的美術設計,並送他去服裝學校學習。十九歲,年輕的聖洛朗進入克里斯汀-迪奧的公司,為克里斯汀-迪奧做設計。

  由於年輕的聖洛朗完全可以達到迪奧的水准,於是,20歲那年,迪奧三分支一的時裝出自聖洛朗筆下。1957年的10月24日,隨著迪奧先生的去世,21 歲的聖洛朗臨危受命,接下即將發表的發表會,聖洛朗利用黑色毛綢設計出飾有蝴蝶結的及膝時裝,因此一炮而紅,被稱為克里斯汀(克里斯汀-迪奧)二世,因此成為克里斯汀-迪奧的首席設計師,此時年僅21歲。

  1960年,隨著阿爾及利亞戰爭的爆發,當時在時裝界已經有一定位置的聖洛朗被迫入伍,不僅迪奧的工作丟了,不善團體生活、性格內向的他,表現出來相當緊張和不安。於是他宣稱他精神崩潰了,接著他被送到Val-de-Grace

  醫院治療。在兩個半的治療時間,醫院使用了大量鎮定劑來阻止聖洛朗離開,最後聖洛朗變的體重下降(80磅)且神智不清,不過後來他還是獲准出院,但是這輩子離不開麻醉藥,而因為藥癮,使聖洛朗經歷過酗酒、喀藥、自殺的生活。

  反叛的聖洛朗 震驚上流社會

  1961年,伴隨秘密和傳言,出院的伊夫-聖洛朗與迪奧分手,他正式啟用YSL這個名字。從1962年1月29日他的第一個時裝發布會以來,那三個曲線字母的連接就成為時裝風格漸變並使當權派震驚的標誌。於是在1961年成立聖洛朗公司,到了秋天,員工已達到九十人。在六、七十年代,基本上聖洛朗反映了反叛權威的精神,他的設盡不僅走在尖端,甚至驚世駭俗,例如喇叭褲、套頭毛衣、無袖汗衫、嬉皮裝、長統靴、中性服裝、透明裝等等,都是他的創造發明。

  1964年,他推出了聖洛朗第一支

  香水,以其名字第一個字母“Y”命名,之後也推出不少作品,聖洛朗香水的特色在于明顯區分使用者的個性和生活方式,而且命名也極富爭議性,例如鴉片香水的東方調,巴黎、香檳香水的法國浪漫,香檳香水甚至遭到法國酒商的控告,不僅賠錢,還要改名字。其中最著名的應該是鴉片香水,是聖洛朗第一瓶世界級的香水,也是第一瓶突破傳統命名的香水(1977年,比CD的毒藥早),不僅名字誘惑,而且香水瓶造型參考中國鼻煙壺造型,暗紅色設計,充滿危險與神秘的誘惑力,香味是東方辛辣調,完全的異國風味,是東方調的經典之作。

  這些標新立異的創作,讓上流社會震驚、讓熱愛自由的年輕人──無論出身平民還是上流社會、甚至喜愛反政府示威的學生,都是他的死忠客戶,而且聖洛朗也開始用成衣和系列化產品線的方式發展自己的作品。1968年,他在巴黎塞納河左案開設第一家成衣店,到了1971年他已經擁有四十六家連鎖店,甚至聖洛朗將成衣輸往倫敦,造成當地服裝店生意一落千丈。

  勇往直前的美麗女人穿聖洛朗

  雖然成衣市場非常成功,但聖洛朗也表示不會放棄高級時裝設計。在1772年他便發表類似像香奈兒的古典造型。雖然他有表示不再舉辦高級時裝發表會,但在 1976年,他發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設計款式,有吉普賽式、印度、高加索、斯拉夫、土耳其等式樣,此舉非常成功,讓人對於發表會有了另一種看法,就是作品不需要現實,只要表達出印象、幻想和壯觀。重回高級服裝製造的聖洛朗,目前仍發表著帶有民俗風的服飾,不過他說他目前的目標是時代新女性--有一種女人,她不僅聰明美麗,也有一種勇往直前的氣質,她穿的就是聖洛朗服裝。

  1977年,聖洛朗那些蒼白、無胯、平胸的模特被那些高大、深色皮膚、體態豐滿的模特所代替。穆斯林閨房中的女子戴著頭巾帽和紅氈帽款款走出。他的時裝開始影射出對摩洛哥、中國、日本和西班牙國度的好奇。同年,鴉片牌香水也產生了。

  伊夫-聖洛朗在80年代上升為大師地位,積累的獎杯和回顧展覽沒有間斷。1982年他被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授予國際時裝獎。首都博物館在1983年為聖洛朗開了一個25年的回顧展後又在莫斯科展出。

  60歲那年,他打破了時裝習俗中規定出身高貴和富有教養的限定。聖洛朗感受著時代的脈搏並用時裝來詮釋。他的模特穿著黑皮和鱷魚皮的摩托車手夾克,及大腿長靴。最初的男女平等主義思想是從聖洛朗1966年秋季富有革新思想的塔士多系列中得一迸發。很快長褲就成為YSL時尚的代表。YSL以他的肉色裙裝、塔士多長褲和透視裝來表明他對摒棄胸罩的支持。

 大師隱退背後 身體疾患成謎

  90年代早期他的設計已經非常優雅完美,但國際HERALD TRIBUNE的時裝編輯SUZY MENKES卻認為聖洛朗已設計不出什麼有新意的作品了。他似乎對生意更感興趣。1993年1月19日,博格精心成功地安排了伊夫-聖洛朗的時裝公司與 ELF-SANOFI法國國有石油化學大公司的商業合併。

  整個90年代,聖聖洛朗都在和自己的被毒品、精神疾患折磨的身體做鬥爭。

  終于。2007年11月1日,巴黎,深秋,豪華優雅的馬索大街上悄然摘下了一塊銘牌,在時裝界叱吒風雲了整整40個年頭的伊夫-聖-洛朗高級時裝設計工作室(YvesSaint Laurent Haute Couture Atelier)正式關閉。從此,YSL這三個字母不僅代表了一個天才設計師的縮寫,它更成為高級時裝界的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

  在法國電視二台的新聞里看到對聖洛朗先生最後的採訪。這位在時裝界拼搏了近半個世紀的65歲老人,面對話筒緩緩說道:“自從今年1月正式宣布退休以來,為了趕制完最後的定單,一直工作到現在。之後,我要去度假了,希望回來後,一切都會歸于平靜……”

  時裝圈用了崇敬的字眼來稱呼他:“大師”、“泰斗”、“權威”……而他于1月份舉行的那場告別時裝秀則被媒體描述為“淚花中的掌聲”。當時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內外聚集了幾千位觀眾,從應邀的各界名流到在寒風中觀看大屏幕直播的YSL衷心愛戴者。這場表演集中了聖洛朗40多年來設計的精華,而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戰後歐洲時裝發展的重演:從最初解放女性的長褲套裝、夾克上裝,到經典的代表作“蒙瑞安色塊”和“畢加索系列”,再到由他首創的黑色

  性感透視裝,正如他所說的“時裝並不僅是讓女性更美,而是要在精神上支持她們,讓她們變得更自信。”

  謝幕那天 高唱“我會生存下去”

  相信誰都難以忘懷那場表演的謝幕,壓軸模特穿了一件聖洛朗式的招牌連衣裙,上面繡著“永遠愛我(LoveMe Forever)”,而聖洛朗先生則從他自己專門挑的八十年代熱門歌曲“我會生存下去(I Will Survive)”中走出來……最後,他的身影消失在一輪金色的陽光中,是日暮,還是日出,誰也不知道,只有YSL三個大字熠熠閃光。

  對於他的退休,他只是宣讀了一頁事先準備好的簡短講稿,之後媒體的不懈追問都沒能打破他的緘默。誰也不知道他到底為什麼退休。

  人們可以接受並確實從外表就能證實的是聖洛朗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雖然他對外界總是嚴加保守隱私,但是聖洛朗先生長期以來與抑鬱、藥物和酒的糾葛卻已是眾所周知的秘密。儘管他後來經過治療戰勝了嗜癮,但是多年來依舊有很大煙癮,甚至曾經有過一天抽上百支煙、喝20多罐軟飲料的紀錄。

  在最後的告別辭中,他有這樣一句話:“我了解可怕的孤寂感。鎮定劑和藥物,它們都是虛假的朋友,還有抑鬱的陷阱和醫院。我從它們中走出來了,雖然頭還是有點暈旋,但腦子是清醒的。”

  被男人的愛情傷害 被女人的友誼鼓勵

  關于聖洛朗的感情世界,一直是一個謎。

1957年,在迪奧的葬禮上,年輕的設計師遇到了皮埃爾-博格,後來成為他的情人並成為未來YSL時裝王國的決策人。聖洛朗在他的首場發布會中為迪奧設計了六個系列的時裝贏得了眾人的矚目,並展示了他的梯形裙裝。此時,伊夫-聖洛朗的名字,還是附屬在迪奧這個品牌之下。

  此時,聖洛朗的生涯中,一位對他至關重要的女性,出現了。她就是歐洲第一美女--凱薩琳-丹妮芙。如同赫本和紀凡希一樣,他們是在1967年的一部電影上相識。以後凱薩琳-丹妮芙不僅是聖洛朗秀場上的座上客,而且在每次新作發表前,她也會自願充當模特兒,為之宣傳,兩人間的友誼為人傳誦一時。雖然聖洛朗曾被媒體公布為同性戀,不過他有婚姻,她的太太叫做柏德-加圖。不管,關于他們的婚姻,關于聖洛朗與他情人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個謎。

 伊夫-聖洛朗大事紀

  伊夫-聖洛朗1936年8月1日出生于阿爾及利亞。

  17歲時在國際羊毛局秘書處舉辦的一個設計比賽中獲得一等獎,晉身時裝設計界。在完成時裝設計學業後,進入迪奧公司工作。1955年,首次發表設計作品。

  1957年 迪奧逝世,出任迪奧公司的首席設計師。遇見其同居伴侶皮爾伯傑。

  1960年 在法國被召入伍,精神崩潰。

  1962年 成立自己的時裝公司,發表高級時尚作品。“水手外套”被提升為高級時尚。

  1964年 推出“聖羅蘭

  香水”。

  1965年 推出“蒙德理安裙”,以抽象幾何為特色。以荷蘭風格派畫家皮特-蒙德理安的作品《紅、黃、藍構圖》為設計靈感。

  1966年 首推女裝“小晚禮服”,受安迪-華荷啟發的裙子。

  1968年 首推非洲“狩獵外套”、透明襯衫、雪紡裙子,以紀念1968年法國學生暴動。

  1971年 推出1940年戰爭時裝造型。

  1977年 推出中國風、西班牙風高級時裝。“鴉片”香水造成轟動。

  1983年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首次為當今設計師聖洛朗舉辦展覽。

  1985年 以後主辦多次時裝回顧展。

  1989年 聖洛朗上市,市值5億美元。

  1998年 已過60歲的聖洛朗把成衣業交給愛爾巴。

  1999年 古茲集團以10億美元收購聖洛朗,保留其“高級時裝屋”。

  2000年 湯姆-福特為聖洛朗品牌推出第一個系列。

  2002年 “高級時裝屋”慶祝40周年,聖洛朗宣布結束其營業。

  2008年 辭世

2008年6月1日 星期日

idea. 農業資訊化系統 - 農業管理



早在之前看到破報介紹楊儒門的時候就有想過這個點子,不過真的要做的人必須背景很硬,因為必定會影響到某些中間人的利益。以下根據捕風捉影的資訊與記憶建立 model。

首先,農產品的價格隨供需波動極大,記得之去年以前香蕉一斤不過十幾元,今年看到有上30的,蔥價的印象更是鬼扯蛋,一斤可以漲到數百元。然而,也常看到果菜農因價錢不好,而整個把作物鋤耕掉。簡而言之,站在生產最前線的農人對於該種什麼作物比較賣錢像是在賭博,種到市場缺的就小賺,種到大家都搶種的就血本無歸。

這早該是用資訊科技來解決的問題。而且我覺得技術性很低,只要一個有在運作的組織、一個還可以的網站、可以動態的更新各地的種植狀況,程式自動畫出來的一些圖表、以及靠人力詳實 update 的資料,然後我們應該就可以配合台灣各縣市的地圖,瞭解各地各種農作物被種植的情形,進而避免掉大量搶種少數作物,使農產品供應維持穩定以達成價格與利潤上的穩定。當然配套措施必須弄得好,雖不必像純共產主義搞計畫經濟,但有計畫與數字根據地幫助農民善用土地栽種出可獲利的作物,這應該是資訊科技對農業管理上最基本的幫助。

當然,一塊土地可能不是什麼作物都可以種,一個農夫也不是樣樣作物都會種,但若掌握了一個平均種植的資訊,我想供需的衡量的狀況會比較容易藉由明顯的數字來掌握。稍有經驗一點的農夫,對於每單位面積的土地上,重什麼東西會有多少的產值,要花多少的成本,應該都有辦法做出資訊的提供,頂多是在台制單位和公制單位間稍做轉換吧。


而這樣子的系統,不可能由民間的個人來做,因為台灣雖然只是一個小島,但要靠幾個人搞這麼一堆瑣事還是會累死;由民間的機構來做則缺乏正當性,為什麼我要免費把資訊告訴你,且你還有可能要我加入會員來獲取資訊?此外,搞這樣資訊透明化的系統,對於(長久以來極有可能剝削農人的)盤商來說百害而無一利,盤商才不會管農夫死活,盤商也正是利用著資訊的不對稱來欺壓農人、哄抬消物價。所以,如果要搞,最好是有政府下來做,一來在資訊取得上比較名正言順,而來盤商要尋仇比較難,頂多是某些人下一次選不上總統而已。但如果真的做成了,對廣大的農人及消費者都有利,那麼下次如果誰要選總統,支持者可能反而會更多。

但期待(好逸惡勞的)公務人員體系主動下來搞這樣的系統,個人認為基本上是緣木求魚。那麼是否有辦法靠著像是 wikipedia 的方式,藉由民間自發性的運動,在網路上搞出自救的方法?其實好像也是有可能的,就算中年以上的農人不懂得用電腦,他們的子女應該也都會吧?雖然我沒有下鄉的經驗,但很難想像台灣現在非極弱勢的家庭中的小孩子會不懂得用網路。

假設全台灣的國中生都已經會用網路,那其實結合地方中小學的網路教室,建立一套種植資料的回報機制與格式,加以適當的配套,理論上要靠著農村青少年的力量建立起上述系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小時候唸過,台灣地處華南三穫區,在氣候上適合農業。若農業藉由某些技巧改變成有利可圖的工作,我想這不僅可以改善目前許多土地處於廢耕、休耕的狀態,也可以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甚至具有一波的糧食外銷的潛力。


此外,以台灣現在資訊網通產品的優勢,要多架幾個 webcam 加強消費者信心、配合政府現有的認證、要搞有機生鮮蔬果的產地直銷應該也是可行的。我真的覺得,如果有力人士能下來搞好農業管理,現有的盤商如果不靠暴力,應該會被消滅,或者被迫跟著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