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note. 黃聲遠演講瑣記

所有的演講者不免都將自身的性格顯露於整體氛圍上。王小棣就是那種善於精準表現人性缺點處詼諧的導演,很擅於掌握觀眾情緒、即席表演也可以瞬間角色上身,整體是一種圓融成熟中帶著一點社會主義關環的氣氛。那麼黃聲遠的情況看來,就是在多線進行的自我質疑中彼此衝撞,有那種和資本主義對抗的骨氣,但溝通邏輯非常混亂。

有幾個點頗有趣:

1. 三個問題才回答,一次回答一個問題不是設計,一次回答三個問題就有萌發設計的可能性。

2. 建築師/設計師 一般都以為自己是對的,但是要怎麼確定自己是對的?是否有辦法確定自己是對的?如果沒有辦法確定自己是對的要怎麼辦?黃聲遠聽起來的做法,除了在做之前多方觀察他人,和很多人協調、開會以外,就是都不把設計真正做完,以便後來的人在未來有修改、補正的機會。這樣做在目前的任何體制下,或許都難免帶來麻煩,在學校會很難在評圖的時候去交待一個沒做完的設計,在社會就會面臨完工日期與違約的問題。

3. 「對業主說一套,實際上自己想一套」好像是台灣業界某種存活的潛規則。

4. 每一種互相爭辯的想法背後都有一定的價值觀,認為自己是對的,那要如何彼此做出程度上的犧牲,換取全體最大的共同利益、共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

5. 黃聲遠帶有某種 Che Geevara + 卡繆《瘟疫》的男主角 的味道,一方面是用游擊隊的手法,和當權主流的資本主義價值體系做某種帶有革命心態的對抗,譬如破壞某些立意不良的都更案,另一方面在表面上又呈現一種非常自我質疑的反英雄、反確定。他並不想跟其他人保證一個所謂「正確」的結果,只願意強調自己善意的出發點,很後現代。

6. 由善念出發,覺得對的事情就要盡量去堅持,至少比較容易獲得有同樣善念者的幫助。也不是棄守自己的立場,就能夠保證羽毛不被弄髒。


google 到孫德鴻的一篇評論:給黃聲遠也是給建築人的一些話

我還是覺得以他這種玩法,不出一張帶有導覽意味的地圖,別人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去看他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