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2日 星期日

movie. 明明



拍得很好,我指的是視覺形式上。攝影指導是余靜萍,區雪兒自己是拍MV出身的,剪接也是她自己來。不過整部片的色調很 DV,顏色看起來就是跟印象中那些用 film 拍出來的不一樣,顏色比較沒有那麼豐富,很多地方看起來就是有數位影像那種標準的假假的感覺,但片尾的名單上竟然還是說有用 film 和沖洗。這部片的影像敘事形式滿有特色的,很多對細節的 close-up 快速剪接,但又刻意去玩弄播放的速度、甚至播放的順序,比起英雄那種莫名其妙套用特效軟體動畫的表現,這部片套得比較沒那麼嚴重,但還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動畫場景出現,是為了交代片商說這是一部所謂『武俠』片嗎?個人覺得根本是畫蛇添足。

劇情內容......有內容嗎?一堆鬼扯蛋的合理化,應該是說在滿足一種女俠情調,圍巾上的串珠可以拿來玩彈指神功(乍看之下我還以為她是隨手抓一把珍珠奶茶的珍珠來用),黑道都不拿槍只拿手電筒的,男主角被包圍的場景還滿像駭客任務的某一幕。沒有重點的一部片,只是不停的在情調與情調之間轉換,很形式,武俠的元素則是拿來潤滑劇情快虎爛不下去的時候。

所以,看完這部片有什麼感想?零劇情;畫面不錯看,雖然有些動畫做的炫麗場景太多餘;周迅很漂亮!我不覺得這是會感動人的電影,觀眾有被娛樂到嗎?或許。只是證明中國大陸也有能力拍這種型式的電影,僅是形式。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français. le corps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407071804470.html

人體 le corps

皮膚 la peau(不可數)
骨頭 les os(單數 l'os)

頭 la tête
臉 le visage
頭髮 les cheveux(單數 le cheveu)
額頭 le front
眉 le sourcil
眼 l'œil(複數 les yeux)
睫毛 le cil(複數 les cils)
鼻 le nez
鼻孔 la narine
頰 la joue
嘴 la bouche
唇 la lèvre
牙 la dent(複數 les dents)
下巴 le menton
下頜 la mâchoire
耳朵 l'oreille(複數 les oreilles)
雀斑 le grain de beauté
皺紋 la ride
毛孔 le pore
酒窩 la fossette
一片雀斑 la tache de rousseur
鬍鬚(上唇上面的) la moustache
鬍鬚(下巴上的) la barbe

頸 le cou
後頸 la nuque
肩 l'épaule (複數 les épaules)
胸 la poitrine
乳房 le sein
乳頭 le mamelon
背 le dos
腋窩 l'aisselle (複數 les aisselles)

胳膊 le bras (複數 les bras)
肘 le coude
前臂 l'avant-bras
腕 le poignet
手 la main
手掌 la paume
拳頭 le poing
手指 le doigt
大拇指 le pouce
食指 l'index
中指 le majeur
無名指 l'annulaire
小指 l'auriculaire
指甲 l'ongle(複數 les ongles)

腰 la taille
腹 le ventre
肚臍 le nombril
胯 la hanche
臀 la fesse(複數 les fesses)

腿 la jambe
大腿 la cuisse
膝蓋 le genou(複數 les genoux)
脛骨 le tibia
小腿肚 le mollet
腳 le pied
腳踝 la cheville
腳跟 le talon
腳趾 l'orteil(複數 les orteils)
腳背 le dos du pied
腳底 la plante du pied
腳指甲 l'ongle du pied
大腳趾 le gros orteil
小腳趾 le petit orteil

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movie. Modigliani



拍得很討喜的一部電影。天才藝術家多舛而絢爛的人生故事本來就很動人,再扯上一段不受祝福的愛情故事,又有藝術領域兩大強者間的競爭關係,這幾個元素兜在一起應該拍起來就不會太難看吧。但電影故事跟實際上是否有所差距?

在還沒去追究真實歷史之前,我會覺得這部片雖然討喜,但沒有什麼創意,每個劇中人幾乎都符合刻板印象,藝術家就一定要很自傲、酗酒、熱愛女人、充滿自我毀滅的傾向...etc.

所以這部片雖然有拿獎,但拿的領域都是跟造型有關的。20世紀初的巴黎咖啡館風情(以及那時候最著名的人們)、相對於富有的 Picaso, Modigliani 的住處是那麼地簡陋清寒(不過被劇組布置得很有型),女主角的造型越到片尾越狂亂,一開始還是端莊賢淑的閨秀,到最後那隨著淚水、汗水溶解而散下的眼線、亂得很藝術的妝,讓人印象深刻。

我本來以為是純好萊塢電影,但 imdb 的資料又不那麼像,也絕對不是法國土產電影(不避諱講義大利文,場景在巴黎卻猛講英文,還滿奇怪的,應該是導演用英語寫劇本的關係)。

無論如何,這部片絕對會是未來的人在討論 modigliani 時最深刻的印象。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movie. Vive L'amour. 愛情萬歲



賣房子和賣納骨塔的sales同時出現在劇中,且都有講到樓中樓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會讓人覺得是種故意的暗示,介紹納骨塔的台詞和介紹房子的台詞,其實也相去不遠,那麼住在房子裡的人們,跟化成灰擺在納骨塔裡的往生者,又有多少差別?

『偷』是這部片裡面常出現的動作,小康偷拔了預售屋的鑰匙;阿榮偷喵著、偷跟著楊貴媚;兩個男人偷住在預售屋裡;明顯違法的跨越車道;躲著警察擺地攤;偷親嘴...etc. 用語言來講這些,三言兩語就帶過去了,而用影像來講,則可以醞釀很久,蔡導抽掉了很多的語言,因此也強迫觀眾放更多的注意力在影像與動作之上。

電影的背景是1994年的台北,大安森林公園還是一片滿目瘡痍的荒地,march 正當紅,騎機車還不用戴安全帽,仍使用投幣式的公共電話,手機很大支...因為他的電影步調很緩慢,所以觀眾得以去觀察到很多出現於畫面中的細節之物,而對我們這種土生土長的在地觀影者而言,這樣的電影所呈現出來的時空膠囊意義,看起來格外親切。

這是一部孤獨味很重的電影,在城市裡獨自工作的女子,對比兩個原本互相獨立不約而同偷住到空屋中的男子,三個人間的感情並不是那麼的明確穩固,男女、男男之間,狂亂地做愛或僅是偷偷親嘴,或許都是孤獨的,而街道與房舍是如此的醜陋,人們為了生存為了錢工作著,仔細想來,其實是非常不堪入目的。煙是三個人之間的共通點,分享,或者獨自,吞雲吐霧,共用著什麼,卻又都各自防衛著。這是很都市的情緒,很台北。

vive l'amour,或許愛情可以是這一切可悲的救贖,然而電影最後,女主角穿回衣服走進公園哭了很久,又會讓人對愛情這個在青少年挪吒中的最終希望發出疑問。

2007年7月13日 星期五

movie. 麻將



楊德昌電影年表:

1982:《光陰的故事》(《指望》)
1983:《海灘的一天》
1985:《青梅竹馬》
1986:《恐怖分子》
199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4:《獨立時代》
1996:《麻將》
2000:《一一》


一部關於騙子,扯上黑道、愛情的電影,非常的好看,不只是劇情上滿足了知識份子反諷台灣社會現象的意圖,整部片的節奏與刺激性也緊湊得可以去當一部商業片。

。電影以虹魚的老爸欠了三十億跑路,黑道要抓他來討錢開始,在俱樂部裡一步一步帶出他的同黨,以及出現在整部片的各色人物。張雨生的歌在這裡被用作背景音樂,對於在台灣長大的人那種感觸特別的深,十年前,這些人都還活著,正在商業與藝術的夾縫中鬥爭著,並且努力的去講述些什麼,然而十年過後,這些人一個接著一個死了,台灣的藝術環境也不見任何改善,最近我很少看到有比較犀利的作品,不是訴諸溫馨小品,就是在玩弄同志議題(也就只是一種以前比較沒人拍的小品),或許這也是某種後現代的趨勢?人們在當前的環境中無法像過去般抱持著某種特定的明確信念希望對現實做某種革命,於是轉而向個體間的小情小愛發揮,連革命也只是被消費的詞語,現在的社會還有什麼不能消費的呢?

『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都等著要別人告訴他們該做什麼』、『騙人最大的要領就是不能動感情』騙吧,製造假車禍以證明所謂的『小活佛』很靈驗,在嘴巴上說幾句我愛你來哄女人上床釋放男性賀爾蒙的壓力,穿起西裝人模人樣的外國佬也只是在自己國家混不下去才來台灣利用他人無知騙吃騙喝的。

『人最怕的不是被騙,而是害怕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任』『你有沒有想過,當像我這樣賺錢賺到擋都擋不住的時候才發現,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錢買不到的……如果等到死之前才發現,除了錢之外我什麼都沒有,那我將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人』虹魚終於見到他老爸之後為了騙錢為生這件事爭執著,沒有結論,後來他老爸抱著情婦自殺了。

在台灣,騙錢、為了錢而生而死,跟本就是每天發生在身邊且幾乎要麻痺掉的事,業務、顧問、行銷、廣告、公關,真的在賺錢謀生階段的人,除了純粹的工程師之外,總不免發現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帶有欺騙性質的,詐騙集團叫做明偷,各種狗屁倒灶的廣告、話術叫做暗搶,由於總是有貪財好色、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且等著別人告訴他答案的人,又或者再會騙人的總有自己容易受騙的盲點,所以商業體制下的個體每個人就這麼騙來騙去以賺錢為生,而動了感情的人反而就像傻子一樣?

而愛情是現實生活的救贖嗎?在影片的前半段,愛情似乎只是一個會被利用的弱點,『如果你愛我的話,你就應該....』靠懶趴厲害到處騙到女人的香港,在遇到那三個一起玩男人的女人時開始痛哭,那三個女人的說詞跟他自己對其他女人的說詞是一模一樣的。然而,後半段之後開始講到綸綸跟法國女孩 Marte 的關係,從他幫助她在安全的地方棲身、一起被黑道綁架、分離、到最後以他們兩人在夜市的擁抱做結,這或多或少暗示著愛情仍是導演認為現實生活中值得什麼的一種希望?


愛、騙、錢,是整部片的主題,台灣黑道則是我覺得他拍起來頗有喜感的部分。片頭一開始,沒戴安全帽的小弟騎在機車上,右手催著油門,左手講著手機,在汽車堆裡鑽著;片中吳念貞演的黑道大哥進門時嚼著檳榔,一定要先隨口一吐才拔槍;綁架了人一定要帶到偏僻地方用貨櫃做的工寮;這種種的場景再過幾十年回來看一定更有感覺,非常的台灣!同時期劉偉強古惑仔系列中呈現的台灣黑道又是不同的味道,一方面是香港人的觀點和台灣人不同,另一方面可能是一個講北部黑道、一個是講南部黑道。

然而我覺得最好笑的地方在於,關於這部片的電影海報,完全凸顯不出電影的主題,反而是把電影當成愛情片甚至是激情片來宣傳,難怪他後來的一一不在台灣發行。

網路上的資料顯示,他是很晚才進電影界的人,之前交大控工畢業之後是先拿了電機碩士才去南加大電影系混了一年(或許也沒拿學位),且當電機工程師七年之後才跑去編劇、拍片。有人因此形容他的片精密,而我比較喜歡他的地方在於能把很複雜的人物劇情脈絡,緊湊地壓縮調和在相對起來不算長的片長中。


2007年7月8日 星期日

movie. 一一. A one and a two



因為最近導演走了,所以才特別去看這部片,或許最近會有單位辦楊德昌回顧展了吧。

如果說2046是王家衛電影的集大成,那我猜測一一或許就是相對上楊德昌電影的總結,會這樣想是因為我彷彿在這部片之中看到了牯嶺街少年、指望、恐怖份子的某種重現,其他的電影我還沒看過,所以不能肯定這個推測。


關鍵字:對偶性、人生百態、沒什麼不同、看不見的部分

我覺得這部片有極強的對偶性:以婚禮開始,喪禮結束;調性極為不同的兩家人對應;新郎的前後任女友在性格上的差異;兩位少女個性上的對應;吳念真與他的合夥人對應;新生嬰兒與死去的老人對應;具有思考精神的矮小男孩對順應體制的高大女孩...

但整個劇情所涉及的背景,基本上就是泛北部人都市生活所面臨的種種,從新生兒、小學生、中學生、社會人士、到老人。最能發揮的學生題材基本上就是年紀小的搗蛋與反體制,年紀大一點面對愛情,變成社會人士之後,每個人都因多次歷練而顯得油條了,最刻骨銘心的,或許還是學生時期的初戀?而一個男性社會人士,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事業,有事業才有錢,而這些錢則是一切物質生活甚至精神生活的支柱。女性社會人士的重點,從本片的角度,彷彿還是愛情與婚姻。

講述這麼龐大的議題,並用了如此多相互對偶的人物,我覺得他只是想表現吳念真老婆的那句話:好像沒什麼不同。每天過的都差不多,一下子就講完了,感覺自己好像白活了一樣。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對於已經身陷紅塵的人這樣的問題太過尖銳,當到總經理但錢都卡在公司而公司快要垮了,好不容易賺了幾百萬但全都被人家倒帳,每天早上起來就是要面對這一切排山倒海而來......

所以,藉著小男孩之口,導演像是在自述創作的動機:拍別人看不到的部分,以讓人看見/知道。他這部片的鏡位是很台灣新浪潮的,鏡頭遠遠的定在旁邊看著人物來來去去,彷彿像是個冷靜的旁觀者,但講的卻是讓人很感觸的故事。

一一這個片名,除了表現出對偶性之外,也像是藉由一來代表著某種一元復始的整體。

這片的聲音部分很有趣,畫面與聲音有時候會錯開來,以聲音為中介來製造轉換的效果。

沒有結局,再怎樣,日子還是得過,整個劇情是從中產階級視角出發的,在台北市區有警衛門禁且看起來頗高級的大樓住宅、公司的(高級?)白領階級、北一女、BMW、大提琴、東區美商公司...etc.

2007年7月5日 星期四

flim. Fauteuils d'orchestre. 巴黎不打烊



翻譯總是語言間有趣的問題,雙關語更是麻煩,字典上的 fauteils d'orchestre 至少有兩個意思:1. seat in the front, 2. the orchestra. 這跟才是跟全片多線敘事的背景配得上的片名,不過這至少比根本不在巴黎的巴黎拜金女翻得好一點,雖然我會覺得,這部片其實並不是要主打巴黎的浪漫之類的 cliché,溫馨收場僅是他們的一種類型,就像好萊塢喜歡在結尾靠大決戰殺光敵人一樣。我反倒覺得,片中有很多地方在嘲諷巴黎的做作面,最明顯的是藝廊老闆兒子的觀點,而他本身也是個矛盾人物。

這部片會被提名最佳剪接不是沒理由的,導演意圖呈現的是以某家顧客包羅萬象的平價 café 為中心,再藉由這些顧客們(les Parisiens)來帶出他們各自的問題、交集、以及不可免俗的溫馨結尾。採全知視點,來自外省的女孩則是各段故事間關鍵性的串場人,所以她遇到了不想繼續靠學院式巡迴演奏過生活的鋼琴家(和他老婆)、年老而想拍賣掉自己所有收藏的藝廊老闆(還有他的情婦與兒子)、將退休的飯店的領班、躁鬱症(或稱循環性精神疾病)的女演員...這印證了海明威對巴黎的評價:流動的饗宴。事情不斷地在發生著、流轉著、被經歷著。

片頭,女孩的祖母不斷重複著她因為喜歡奢華而到麗池飯店打工的故事,因為她沒有錢但想享受那種氣氛,所以她找了一個奢華的地方呆。而這樣的事情彷彿輪迴般又在女孩身上被重新經歷了一次,於是她也去了法國最紙醉金迷的地方混了一圈。首先遭遇的就是咖啡店老闆有名的法式無理:為什麼不雇用女店員?不為什麼。C'est une tradition. 但後來還是讓她做了,不然就沒戲唱了。

鋼琴家對於自己像孔雀般在舞台上驕傲而愚蠢地表演已經感到厭倦,他想改變,但還是繼續彈鋼琴,只是要脫離這種太高雅的場面,而到醫院、或學校任何可以與聽眾更親近的地方演奏。可是他美麗而精明幹練的老婆似乎並不怎麼喜歡這個決定,她喜歡的就是那種感覺起來好像很高雅的氛圍。

藝廊老闆有一個年輕漂亮的情婦,她還曾經跟他兒子有短暫的一段。那個女是專門演情婦的嗎?Hors de prix 裡面她也是演情婦...然後他們父子之間有點問題。

女演員的表現還真的滿搶戲的,她把那種極為主觀且計較細節到有點做作誇張的感覺演得很好,片中她一直覺得自己在演的肥皂劇很白癡,並想爭取演某大導演 Simone de Beauvoir 的角色...

要退休的領班跟女主角的祖母是抱持同樣觀點的人,如果不能靠自己的能力來出頭,至少找份可以窩在自己喜歡的環境的工作,這樣也算是過了幸福快樂的一生。她比較像是諧星,會隨著耳機音樂的內容唱和表演,睡覺還會打呼吵得女主角只好上街遊蕩。


這部片子是對巴黎帶有戲謔諷刺的,藉由畫廊老闆的兒子口中,導演對大街上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人做出批判,並認為只有那些被包養的女人才會住在鬧區。然而他自己卻也和那種女人發生過外遇關係。

住巴黎,隨便一晚(還是一個月?)就要五百多歐,在路邊櫥窗裡的商品,隨便一個手套都五百歐。女主角在 café一個月的薪水,大概只能到對面店家吃一頓飯,這都是錢的問題,不找人包養的話要怎麼過生活呢?女主角潛入飯店被鎖住而上了天台,Tour Eiffel在遠處映照著巴黎街景是多麼的美,然後雨落下,無處可遮蔽,沒有錢在這個城市能怎麼辦?

貧富差距是全球化的問題,不是隨便一個巴黎人都會穿著 YSL 或channel 到處跑的,只是一般商業電影顧及觀眾胃口與期望時,或多或少順應一般人無知的刻板印象,繼續把巴黎塑造成浪漫無比的花都。這部片算是在這個票房傳統之下偷渡了一些對巴黎的批判在裡面,如果對應全片的脈絡:演奏家想下鄉、女主角最後也回鄉,這兩段是可以看做想離開巴黎的;而神經質的女演員最後榮獲導演的青睞、包養年輕女人的藝廊老闆最後和兒子和解,這兩段則可大概看成對巴黎生活的認同。

散場的時候我竟然聽到有人說:『跟我印象中的巴黎不太一樣ㄟ』......不然是要像 Bertolucci 拍的那樣隨便混就會有人找你回家 faire l'amour?要看那種純浪漫片應該去看 Julie Delphy 自導自演的新片 2 days in Paris。

這部片在講的實際內容比較傾向於人如何解決名利、親情問題,在小地方耍幽默以及在結尾弄個溫馨浪漫,也算是另一種傳統吧。

2007年7月1日 星期日

movie. shortbus





拜媒體都把注意力放在『這部片是限專業人士觀看的超級限制級電影』,原本以為這部片跟 9 songs 的 tone 滿像的,結果....完全被騙了。如同天邊一朵雲在嘲諷從異性戀觀點出發的男性A片文化,shortbus也絕對不是異性戀男性會當A片看的電影,看男男會有感覺才怪。

什麼人拍什麼電影,男同性戀導演當然最會拍gay圈的情感,相對之下,雖然很多鏡頭是放在 the sex therapist without orgasm 的身上,但我覺得她的作用只是拿來串場的,除了片頭幾分鐘特技表演般的男女做愛動作,以及在 shortbus 裡面放來做氣氛的雜交畫面之外,gay 圈的種種(不管是情緒還是性)才是導演說得最仔細的地方。

基本上全片的劇情結構是很傳統的,開場不久後問題出現、在三分之二的地方達到最低點、然後在獲得救贖的時候結束。它的敘述背景是新鮮的,也算是最近的顯學,也就是紐約的同性戀文化,然後拿在異性戀中無法獲得高潮的女人,和其實內心脆弱的施虐女王,來作為一種對比。我是覺得片中的那兩個女人是被同情的,相對於 gays 與 lesbiens 呈現的甜蜜與互相關懷,異性戀在鏡頭下顯得紛爭不斷、無法交流。

最後女主角終於獲得高潮了,不過卻是來自另一對夫妻,且看起來主要跟另一個女人有關。gay couples 克服了自殺的陰霾,快樂的在一起......確實像一部溫情勵志片。只是,如果多想一點關於這部片到底想講什麼的問題,我會覺得這只是一部同性戀的童話故事,just like the 1960s, but less h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