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7日 星期日

[轉載] 百大好片片單 by盧非易 政大廣電系教授



1. CHARLIE CHAPLIN, "THE KID", "THE GOLD RUSH", "CITY LIGHT", "THE GREAT DICTATOR", "MODERN TIME" 卓別林 , 尋子遇仙記 淘金記 城市之光 大獨裁者 摩登時代

2. EISENSTEIN'S "OCTOBER: TEN DAYS THAT SHOOK THE WORLD", "THE BATTLESHIP POTEMKIN" 艾森斯坦 , 十月(震撼世界的十天) 波坦金戰艦

3. PUDOVKIN'S "MOTHER" 普多夫金 , 母親

4. VERTOV'S "THE MAN WITH CAMERA" 維多夫 , 持攝影機的人

5. ROBERT WIENE'S "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羅勃韋恩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

6. FRITZ LANG'S "METROPOLIS" 佛列茲 朗 , 大都會

7. JEAN RENOIR'S "THE GRAND ILLUSION", "RULES OF THE GAME"尚 雷諾 , 大幻影 遊戲規則

8. JEAN VIGO'S "ZERO FOR CONDUCT", "L'ATALANTE" 尚 維果 , 操行零分 亞特蘭大號

9. JOHN GRIERSON'S "NIGHT MAIL" 約翰.葛里爾森 , 夜郵

10. VON STERNBERG'S "THE BLUE ANGEL" 馮 史登堡 , 藍天使

11. JOHN FORD'S "STAGECOACH" 約翰 福特 , 驛馬車

12. HOWARD HAWKS' "RED RIVERS", "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霍華 霍克斯 , 紅河谷 大眠

13. ORSON WELLES' "CITIZEN KANE", "TOUCH OF EVIL" 奧森 威爾斯 大國民 歷劫佳人

14. DE SICA'S "BICYCLE THIEF", "UMBERTO D", "SHOES SHINE" 狄西嘉 , 單車失竊記 風燭淚 擦鞋童

15. VISCONTI'S "ROCCO E I SUOI FRATELLI" 維斯康提 ,洛可兄弟Rocco and his brothers

16. ROSSELLINI'S "OPEN CITY" 羅塞里尼 , 不設防城市

17. MINNELLI'S "GIGI", "AN AMERICAN IN PARIS" Vincente Minnelli 文生明尼利 , 金粉世界 花都舞影

18. ELIA KAZAN'S "ON THE WATERFRONT", "EAST OF EDEN" 伊力 卡山 , 岸上風雲 天倫夢覺

19. NICHOLAS RAY'S "REBEL WITHOUT A CAUSE" 尼可拉斯雷 , 養子不教誰知過

20. TRUFFAUT'S "400 BLOWS", "DAY FOR NIGHT" 楚浮 , 四百擊 日以作夜

21. GODARD'S "BREATHLESS", "A MARRIED WOMAN" 高達 , 斷了氣 已婚女人

22. CHABROL'S "THE COUSINS", "BLUEBEARD" 夏布洛 表兄弟 Landru(此為法文原片名)(1963年)

23. ANAIN RESNAI'S "HIROSHIMA MON AMOUR", "LAST YEAR IN MARIENBAD" 亞倫 雷奈 , 廣島之戀 去年在馬倫巴

24. INGMAR BERGMAN'S "WILD STRWBERRY", "CRY AND WHISPER" 英格瑪 柏格曼 , 野草莓 哭泣與耳語

25. SATYAJIRAY'S "APU TRILOGY" 薩雅吉雷 , 阿普三部曲

26. FELLINI'S "8 1/2", "LA DOLCE VITA" 費里尼 , 八又二分之一 甜蜜生活

27. ANTONIONI'S "BLOW UP", "THE RED DESERT" 安東尼奧尼 , 春光乍洩(另一譯為"放大") 紅色沙漠

28. BERTOLUCCI'S "THE CONFORMIST", "1900" 貝托魯齊 , 同流者 1900

29. TAVIANI BROTHER'S "PADRE PADRONE" 巴歐樓.塔維亞尼(Paolo Taviani)維托利歐.塔維亞尼(vittorio Taviani), 我父,我主

30. OLMI'S "TREE OF THE WOODEN CLOGS" 艾芒諾 歐米 , 木鞋(屐)樹

31. PASOLINI'S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ST. MATTHEW" 帕索里尼 , 馬太福音

32. SCHLONDORFF'S "THE TIM DRUM" 索朗多夫 , 錫鼓(另一譯為"鐵皮鼓")

33. FASSBINDER'S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法斯賓達 , 瑪麗布朗的婚姻

34. HERZOG'S "AGUIRRE: THE WRATH OF GOD" 荷索 , 天譴

35. WERDERS'S "WINGS OF DESIRE", "PARIS TEXAS" 文 溫德斯 , 慾望之翼 巴黎德州

36. LINDSAY ANDERSON'S "IF...." 林賽 安德森 , 假如

37. TONY RICHARDSON'S "TOM JONES" 東尼 李察森 , 湯姆瓊斯

38. KAREL REISZ'S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卡萊賴茲,年少莫輕狂

39. JOHN SCHLESINGER'S "SUNDAY, BLOODY SUNDAY" 約翰 史勒辛格 , 血腥星期天

40. STANLEY KUBRICK "A CLOCKWORK ORANGE", "BARRY LYNDON", "2001" 庫柏力克 , 發條橘子 亂世兒女 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41. RIDLEY SCOTT "BLADE RUNNER", "ALLIEN" 雷利 史考特 , 銀翼殺手 異形

42. JAMES CAMERON "TERMINATOR"詹姆斯 科麥隆 , 魔鬼終結者

43. MILOS FORMAN'S " THE LOVES OF A BLONDE "米洛斯 福曼 , 金髮女郎之戀

44. JIRI MENZEL'S "CLOSELY WATCHED TRAIN"依利 曼佐 , 嚴密監視的列車

45. POLANSKI'S "KNIFE IN THE WATER" 波蘭斯基 , 水中刀

46. JANCSO'S "THE RED AND THE WHITE" 揚秋 , 紅與白("紅軍與白軍")

47. GLAUBER ROCHA'S "BLACK GOD, WHITE EVIL" 羅加 , 黑色上帝白色魔鬼(1964年)

48. BUNUEL "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 布紐爾 , 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

49. T. G. ALEA'S "MEMORIES OF UNDERDEVELOPMENT" 阿里(Tomas Gutierrez Alea) , 低度開發的回憶

50. HUMBERTO SOLAS'S "LUCIA" 索拉斯 , 露西亞

51. ANGER'S "FIREWORKS", WARHOL'S "THE BAD" Kenneth Anger(20min)(1947年) Andy Warhol's Bad (complete title)(1977年)

52. ARTHUR PENN'S "BONNIE AND CLYDE" 亞瑟 潘 , 我倆沒有明天

53. SIDNEY LUMET'S "NETWORK" 薛尼盧梅 , 螢光幕後

54. MARTIN SCORSESE'S "TAXI DRIVER", "RAGING BULL" 馬丁 史柯西斯 , 計程車司機 蠻牛

55. DENNIS HOPPER'S "EASY RIDER" 丹尼斯霍柏 , 逍遙騎士

56. F. COPPOLA'S "THE GODFATHER", "APOCALYPSE NOW" 柯波拉 教父 現代啟示錄

57. SPIELBERG'S "E.T.", "SCHINDELER'S LIST" 史匹柏 外星人 辛德勒的名單

58. ROBERT ALTMAN'S "M.A.S.H.", "SHORT CUT" 勞勃阿特曼 外科醫生 銀色.性.男女

59. WOODY ALLEN'S "MANHATTAN", "ANNIE HALL", "INTERIORS" 伍迪愛倫 , 曼哈頓 安妮霍爾 我心深處

60. ALAN PAKULA'S "KLUTE", 艾倫派庫拉 , 柳巷芳草

61. SYDNEY PULLACK'S "OUT OF AFRICA" 薛尼波拉克 , 遠離非洲

62. 沈西苓 "十字街頭"
63. 袁木之 "馬路天使"
64. 吳永剛 "神女"
65. 孫瑜 "小玩意"
66. 費穆 "小城之春"
67. 李翰祥 "喜怒哀樂","梁山伯與祝英台","武松"
68. 侯孝賢 "悲情城市","戲夢人生","海上花","童年往事","好男好女"
69. 楊德昌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海灘的一天"
70. 蔡明亮 "愛情萬歲","青少年挪吒"
71. 王小棣 "我的神經病"
72. 張作驥 "黑暗之光"
73. 王家衛 "阿飛正傳","重慶森林","春光乍現","花樣年華"
74. 許鞍華 "小姐撞到正","女人四十"
75. 關錦鵬 "胭脂扣","阮玲玉"
76. 徐克 "電線桿有鬼","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上海之夜"
77. 吳宇森 "英雄本色","變臉"
78. 杜琪峰 "威龍闖天關","江湖傳說"
79. 張藝謀 "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大紅燈籠高高掛"
80. 田壯壯 "盜馬賊","藍風箏"
81. 韓剛 "葛老爺子"
82. 盧貝松 "終極追殺令"、"霹靂煞"、"第五元素"
83. 阿巴斯 "何處是我朋友家","橄欖樹下的情人"
84. 安哲洛普洛斯 "霧中風景","尤里西斯生命之旅"
85. 拉斯逢提爾 "醫院風雲"
86. 溝口健二 “雨月物語“
87. 黑澤明 “七武士“、“羅生門“、“夢“
88. 小津安二郎 “早安“、“東京故事“、“浮草“、“秋刀魚之味“
89. 相米慎二“颱風俱樂部"
90. 欶使河原 “夏日士兵“
91. 大島渚 “新宿小偷日記“
92. 市川崑 “細雪“、“楢山節考“
93. 成瀨已喜男 “妻如薔薇“,“勞動的一家“
94. 森田芳光 “家族遊戲“、“從今而後“
95. 伊丹十三 “葬禮“、“蒲公英“
96. 北野武 "花火","奏鳴曲"
97. 黑澤清 "人間合格"
98. 宮崎駿“神隱少女“、“魔女宅急便“
99. 高佃勳“螢火蟲之墓“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movie. 飲食男女





之前沒有特別注意,原來李安走的是電影的後搖滾路線,一開始都緩飄鋪陳,到中後段才開始放爆點,最後郎雄的大表白實在是夠經典,很有梗。

這算是目前印象中第一部看到由中國菜出發的飲食電影,片頭一整串準備的動作、食材的選擇、處理,或許這也是亞洲地區尚未陷入食品工業侵略的原因之一:對吃很講究。

老朱是五星級大廚,有三個女兒,反映著三種不同的女性,一開始所暗示的角色性格到後面都一一翻盤是本片的主要技倆:最年輕單純的小女兒因為懷孕反而是最早嫁出去的;原本清教徒色彩濃厚的、壓抑保守當老師的大女兒,到後來反而表現得最叛逆,用穿裙子跨坐在體育老師的fzr上來加強這一轉變;原本看似最犀利叛逆女強人的二女兒反而放棄外調阿姆斯特丹的機會,像是接下父親的棒子;最帥的是老朱自己,跟女兒的同學來了一段忘年之戀,最後還拍出還讓對方懷孕的鏡頭。

人際事件的荒謬性則像是本片劇情的指導原則,觀眾原本以為的,到後來都不是那樣,少女間讓其中一個的追求者喜歡上自己,則是另一個屢試不爽的老梗,好像在一一裡也出現過。

飲食只是本片的形式、裝飾,男女大慾的錯綜才是背後在談的。

「飲食男女,人之大慾,不想也難。」

movie. Food Inc.





如同以往,這種具有爭議性的影片沒在台灣上映,印象中之前的麥胖報告不到一週就下片。即便如此,在美國牛肉傾銷台灣引發較廣泛的爭議後,這部2008年的影片可以幫助消費者更瞭解發生於美國的「食品工業」危機。食品『工業』可以多驚悚?看了就知道。

簡單做一個 summary:

1. 由於飼養方法的問題,美國食品工業模式製造的牛肉,比傳統的牛肉更容易引起致命的大腸桿菌、沙門氏菌中毒,也更容易造成狂牛病等,對人類造成巨大危害的潛在疾病。而大規模工業化的食品製造模式,不僅對人們實用的肉類產生衛生上的不良影響,菠菜等植物也發生過被致命病菌污染的案例,也就是說:不要以為吃素就沒事。

2. 美國的玉米生產工業鏈是問題的根源之一,不僅牽扯到原本應該吃草的牛因為被飼以玉米而造成牛胃中的大腸桿菌產生致命突變,還扯出食品工業與美國政治圈的掛勾黑幕以至於毫無監管機制可言,更可以指出美國因政商勾結生產的大量玉米傾銷他國造成的失業問題以及經濟衰退。

3. 在美國,基因改造過的大豆被法院裁定擁有專利權,就跟微軟對 windows 系列有專利權一樣,而專利權被獨占,農民幾乎完全受制於大公司,基因改造食品甚至未來用複製生物製造的肉類都很可能對人類的健康以及自然界的平衡造成巨大威脅。

4. 片中拍攝那些肉類被製造的過程,也就是一隻雞、豬或牛,從出生、成長到被屠宰、包裝、銷售,會讓人感覺到,可能跟中國所謂的黑心工廠製造的差不多。

5. 消費者最好的對策:選擇本地生產的有機食材。讓那些看似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充滿危機的食品被市場機制淘汰。



小結:看來,台灣的食物好像不只比大陸安全,還比美國安全。消基會應該為這部片搞個巡迴放映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