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1日 星期四

movie. 色情男女




1996年,爾冬升導演,張國榮、舒琪主演。

會注意到這部片要歸功於大陸網友,如果不是他們有人去 retrospect 這部電影,並提出了這部片對爾冬升和舒琪在靠電影賺錢謀生的重要性,我可能並不會特別注意到這樣的一部老片。

扣掉已經被提出過的部分:這部片已經其實也正是舒琪和爾冬升的寫照,當一個導演/演員,在這個商業社會中,有許多東西是必須去妥協的,這部片扣除結尾的部分,就是在講那種藝術理想與商業現實間的拉鋸,在片中跳海的那個爾冬升,或許可以讓人解釋成那個只拍藝術片的他自己已經死亡,而活下來的這個部分是什麼都能拍的。


我想到的東西是:如果對香港導演來說,拍三級片算是一種沈淪,拍得像王家衛一樣才是藝術;那麼台灣導演情何以堪?連三級片都沒得拍!

這真的要歸功於台灣的泛道德化社會風氣,香港的三級片和黑道片是兩大特產,黑道片拍到連好萊塢都來買無間道的劇本過去改編(且絕對改不出劉偉強的那個味道),日本的AV產業到現在應該都還是席捲全亞洲所向披靡,台灣好不容易出了個還滿有創意的水電工,結果不久就因為太紅而被以妨害風化移送法辦,讓阿賢只好到日本發展。這實在是很詭異的情況,徐若萱、舒琪都是從台灣以外靠脫成名才轉型紅回台灣的,為什麼台灣自己不能拍?電視新聞都可以拍得跟電影一樣了。

每個當過兵的人大概都知道三重有豆干厝,走在台中或高雄火車站附近不免會遇到三七仔,正常成年人都知道酒店有帶出場做S的門路,但這一切,在現階段全都被劃歸為非法的。這真的很奇怪,這基本上是市場供需的問題,有需求的人花錢購買供給,且有人缺錢(想賺這種錢)而願意供給,且這種事情並不像毒品有成癮性,如果可以讓整個性工作產業受到規範與保護,我想一定會比現在明明有需求,卻不能明講,必須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況下偷偷來,來得更坦蕩一點。

拍三級片又怎麼樣?我並不會因為看過舒琪的三級片而否定她後來的演技,也不會貶低她現在的人格,那只是一種討生活的方式,也不是隨便一個女人就可以上鏡頭演三級片的。A片也是同樣的道理,又不是沒付薪水給演員,舉凡各先進國家,A片都是影像產業的經濟支柱,喜歡看色情的人通常是比喜歡看藝術的人多,色情這種東西並不會因為一個政府、或是一個表面社會泛道德化的禁止而減低,有腦袋的政府是應該想點辦法來疏導它,甚至利用它賺點稅收,但可惜大家都知道台灣的政府是怎樣的狀況。

開放性產業會造成所謂的道德淪喪嗎?還是壓抑性產業才會造成各種變態?

結果這是完全離題的一篇電影感想。我只是覺得,如果台灣有情色/色情影像的產業,台灣的影像產業或許不會垮得那麼快、那麼絕。或許台灣的電影會到現在這般田地,不是因為大家不看朱延平,也不是因為蔡明亮帶起了孤高的電影藝術家風氣,而是因為台灣沒有A片、三級片產業讓導演拍來混口飯吃。


2007年6月18日 星期一

movie. War Photographer



http://www.jamesnachtwey.com/
http://www.time.com/time/photoessays/shattered/1.html

片子是以 Robert Capa 的名言開始:"If your picture aren't good enough, you are not close enough." 這似乎是每個 war photographer 的第一信念,James Natchtwey 在 Capa 踩到地雷往生之後,傳承了這種概念。

由於他學 political science 的背景,他一再地回到衝突發生處拍照,不只是為了賺錢、為了冒險,還潛藏著更深的政治意圖,如同他自己所說的: "I have been a witness, and these pictures are my testimony. The events I have recorded should not be forgotten and must not be repeated."

這一點跟 Eugene Smith 的理念頗為相似: "Photo is a small voice, at best, but sometimes - just sometimes - one photograph or a group of them can lure our senses into awareness. Much depends upon the viewer; in some, photographs can summon enough emotion to be a catalyst to thought."

不過,James 比前人走得更遠,他關注的已經不是單純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轉而將鏡頭朝向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戰爭,以及全世界的貧窮問題。雖然,這種苦難照片早已是攝影的一門顯學,這種『旁觀他人痛苦』的問題,Susan Sontag 另有專書討論。


整部片子基本上是以 James 在各地拍攝的行程為時間/敘事主軸,中間插敘各方的訪談,Kosovo 內戰、Indonesia 的某場暴動、Jakarta 露天住在鐵路旁邊的一家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戰爭、最後是拍 a sulfur mine in Indonesia。所有這些照片都可以在他的網站上看到,但這部紀錄片特別的地方在於,觀眾可以藉由裝在照相機上特製的錄影機,從攝影者的視角看出去、聽見他按下快門的聲音,然後再藉由側拍人員看他如何與被拍攝者互動。我想這是遠比看到照片成品然後 驚訝/驚嚇/麻木 來得有傳達力。

拍照片的態度將完全影響到拍出來的照片,一名小資產階級的 flâneur(漫遊者) 或觀光客、即使到同樣的地方,也絕對拍不出同樣的東西,但基本上,小資產階級是不會踏入那些苦難地的,即便 war photographer 出生入死帶回了令人震懾的影像,卻變得只像是恐怖片一樣,在一晃眼之後拋諸腦後。

James 拍照的方式是很 magnum 的,雖然他最後離開了 magnum 自己創了Ⅷ,都是將自己化身成當地人下去拍,盡量隱藏一個外來拍攝者的事實,且永遠站在第一線: "Every minute I was there, I wanted to flee. I did not want to see this. Would I cut and run, or would I deal with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there with a camera"

有些人的照片會鎖版權,不讓未付費的人隨意觀看,但 James 的東西,我想是由於他的政治信念,他去拍照就是為了讓其他人看到這樣的景象而反思,所以他反而會將精心整理過的東西放在網路上讓人去看。

看完這部片會讓人覺得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極為渺小,片中的影像說了如此多,而身為觀眾的我卻只能無言以對。

2007年6月9日 星期六

film. Hors de Prix. 巴黎拜金女




感覺起來好像已經要用法文寫心得的氣勢,實際上不曉得兩年後有沒有那個能力 Orz

台灣譯巴黎拜金女是很奇怪的,明明就是在 Nice拍的,大陸譯真愛無價比較接近原意,直譯英應該是 outside of cost,花費之外。

主打的應該是 actrice de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Audrey Tautou. 她並不是那種身材火辣的女人,但氣質極為有意思,最近幾年可以說是非常的紅。

以這部片來說,她有抓到那種勾引男人為業的趨熟齡女子的味道,懂得怎麼誘惑、價值觀在一開始的時候表現得非常勢利、無限搾取男人的財貨,到最後卻回心轉意成可以赤腳坐著情人的摩托車一起走天涯的尋獲真愛的女人,整個層次非常細膩。


當酒保愛上富豪釣客該怎麼辦?
當一個男人喜愛的女人對物慾毫無節制的追求高享受,他們的愛情會如何?

這已經算是一種現世的普遍焦慮了,不止這片 hors de prix 在講,連村上春樹小說改編的東尼瀧谷也在講。

在這個廣告以女性為美麗而消費為訴求,而許多女性賺不了那麼多錢消費精緻奢侈品、轉而向男性訴求錢的時代,甚至本片呈現的男女平等狀況:一樣有富婆會包養男性,真愛在這樣的環境中要如何發展、生存?

愛情是一個被講到爛掉的主題,殺人放火都可以扯上,為了錢而製造的愛情也不稀奇。在理論嘴砲上每個人或許都可以講得頭頭是道,在實務上的貧賤夫妻百事哀,卻又是男女互相拋棄的常見原因之一。到頭來這又是愛情與麵包的古典命題。

只是在這個時代,所謂的貧窮已經不是單指每天只能吃白土司的藝術家所過的生活,當大飯店的小員工也只是貧富差距極大的社會中,可輕易被歸納為貧窮的一員。所謂的富有也並不是家裡做大生意或是貴族之類的,而可能只是表象的浮華,像是身上穿戴的名牌服飾、配件、重型機車、手錶之類...

工業化社會讓很多人脫離傳統勞力農耕的生活方式,成為資本主義機器下的雇員,原本這樣的雇員身份即可算是中產階級,至少大多數不必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然而就是這樣的人在今天卻面臨最大的危機,因為高不成低不就。

從資方的角度,當然是盡其所能的壓榨員工,然後給剛好夠的錢讓他們感覺到有所補貼,不管是一個好像可以在退休之後實現夢想的數字,或是拿去買藥吃,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鴻海。

然而真的要去實現所謂的夢想,已經過爽日子習慣的中產階級們能放得下享受嗎?no vanture no gain,就算是郭董當初也是夾著卵蛋苦了很多年才有今天。


不過電影畢竟是傾向於實現凡人所期待的事情,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情人終成眷屬,妳會釣凱子,我不小心也釣到富婆,讓這些老神仙來解決錢的問題,所描述的就是在這困阨扭曲的愛情環境中,在結局找到真愛的過程。所以結局是一定要在兩個人快樂展開新人生的時候結束。

有錢又肯付帳的老人家,在電影中的作用有點像是希臘神話中的那些神,當人類英雄們卡關的時候跳出來刷個卡、簽個帳,就把實務上最難纏的金錢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就是成年人愛情的分合拉鋸,愛慕虛榮的女人終於看破,連鞋子都不要了。


這種電影有點像是安慰劑,讓觀眾滿足一下女人不都是那麼勢利,單純的低收入好男人也是可以有那個運氣,不僅稍微享受了一下浮華,也抱得美人歸。

我懷疑導演以前也做過飯店,他把很多串場的鏡頭放在飯店服務生的細節動作上。五星級飯店服務人員的生活似乎在最近很多人注意到,BBC 也拍了 hotel babylon 的電視劇在講大飯店裡面的各種故事,或許是因為大飯店聚集了最豐富的社會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