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 星期四

note. 任何鍵盤打出法文特殊字元





方法一
http://home.scarlet.be/~tsa02476/kbdfrac.htm


方法二
內碼輸入法

alt按住不動,依序按再放開右邊數字鍵的四個組合,最後alt也放開即可:


À = alt+0192
à = alt+0224
â = alt+0226
Ç = alt+0199
ç = alt+0231
È = alt+0200
è = alt+0232
É = alt+0201
é = alt+0233
ê = alt+0234
ë = alt+0235
Œ = alt+0140
œ = alt+0156
î = alt+0238
ï = alt+0239
ô = alt+0244
ù = alt+0249
û = alt+0251
ü = alt+0252
« = alt+0171
» = alt+0187
² = alt+0178
³ = alt+0179
€= alt+0128

其他號碼也會打出特殊符號,但不是法文。
在 word 裡面一定要打四碼,在其他文書作業環境只要打後三碼就夠了。

2007年5月27日 星期日

movie. Easy Rider. 逍遙騎士





1969年的片,非常有名的公路電影(好像是始祖?),講兩個男人騎著高把哈雷機車在美國大西部遊蕩的故事。一開始,用毒品交易賺到錢,再來就騎機車,往四月齋這個活動的方向前進,在半路先遇到一個老嘻皮,後來又帶上了一個酗酒的律師,最後的結局很讓人訝異,但脈絡上卻又無比合理。

電影的風格跟音樂是有連帶關係的,幾乎每種音樂都可以對位到足以代表該種類別精神的電影,60年代的東西或許在樣式上沒有現在多,但表現的力道與思想的內涵卻常有超越目前電影與音樂的地方。雖然現在的東西在表現的形式、手法上會比以前的東西來得精緻、炫目,但看完並不見得會讓人做進一步的思考。只能說最近被這些四十年前的電影刺激到。


毒品是跟講西班牙話的人買的,感覺起來像在墨西哥,廢鐵堆中的房子、串在竹竿上曬的衣服、還滿像台灣的某些貧困角落,然後賣給開名車的闊少爺,攝影鏡頭強調出了引擎蓋上的 mark,現在看起來會覺得有點俗氣。交易的方法是到對方的車子裡驗貨、拿錢,各留一個人在外面。為什麼選在一個飛機起降頻繁的機場旁?或許那是某個著名的景點吧。

They said they came from L.A, and they want to go to New Orleans. 從 google map 上面可以看出來,兩地在美國西南岸和東南岸,中間會穿過的是鳥不生蛋的中西部。一望無際的岩山、丘陵、牛仔趕著牛、廢棄的老房舍、荒野....



這部片可以算是卡謬異鄉人的美國電影版吧,我覺得這部片最重要的詩眼,在於借酗酒律師的口中說出的話:

"what you represent to them is freedom....talking about it and being it are two different things...it's real hard to be free when you are bought and sold in the marketplace. Don't tell anybody they are not free, because they'll get busy killing and maiming to prove you that they are. They are going to talk to you about individual freedom, but when they see a free individual, it's going to scare them. It makes them dangerous."

他們一行人在餐館裡被保守的農夫與工人冷嘲熱諷,又同時對女孩子造成莫大的吸引,而後來律師先是在 戴著 CAT 帽子的工人 的夜襲中死亡,最後兩個主角則是死於鄉下老農莫名其妙的開槍。如此的死亡是很荒謬的,但這也正是存在主義作品的特徵之一。雖然我大一修的存在主義因為課翹太多被死當,但我覺得自己已經是現在少數懂得一點皮毛的人。

基本上那個律師是最重要的口白角色,如果沒有他,就只是一個瘋漢和一個酷男騎摩托車在路上晃而已,但是因為有了他的加入,使得一切他們的見聞被加上了意識型態上的詮釋,比如在前段嘻皮聚落所呈現的無配偶、無政府主義,在後來律師講到外星人的時候更進一步傳達出來,在妓院裡,酷男看到的 "if God did not exist, it would be necessary to invent Him." 都是承襲了前面的脈絡,在講現在這個陳腐的系統中,人們依賴某個領袖的意見、命令、指導來生活,而不像是高科技的理想外星人一樣,每個人過著獨立自主的生活。

那個律師所代表的,也正是某種典型的讀書人的生活,從小被保護得好好的,因為家人怕受傷所以連橄欖球都不准去打,混到一個看似不錯的工作,但整天醉生夢死,想做些什麼不一樣的事情,但卻從來未曾去實現,對這個社會的不公與各種問題看得很清楚且有自己的見解,但又無力、無能去做什麼改變,只能繼續混吃等死。直到有一天在機遇下跟著別人出來混了,卻意外地死於保守勢力對特立獨行者的攻擊。



整段旅程可以老調地解釋成是在暗喻人生,離開的生長的環境、過去,有某個方向想去,但實際上也並不知道該去哪裡,邂逅一些人、然後告別,追求著某個目標、抵抗著別人的觀感,但達成之後可能自己會認為是搞砸的,然後荒謬地死去。

easy rider, it's not easy at all.

2007年5月23日 星期三

movie. 青春殘酷物語





我永遠無法預測大島渚在下一秒會安排怎樣的劇情。
1960 年的青春殘酷物語,47年後一樣讓我感到極大的衝擊。

在光影上,其實那時候的攝影技術並不怎樣,跟現在的電影比起來,那時候打的光感覺起來並不複雜,很多地方感覺起來跟本是單燈,而且看光色應該是鎢絲燈。應該是用大量的增感來拍晚上的景,粒子的感覺非常明顯。鏡頭的運動不多。

大島渚的片有兩個特色:跳躍式的敘事、拉很近的攝影。看他的片會有種突兀感,但偏偏就是還看得懂,而且會因此對影像特別感到好奇。應該是說,他在剪接上的轉換是很硬的,不僅不說廢話,連接詞也順便省了。如果他不這麼做,大概沒有辦法在90分鐘講完這樣的一個故事吧,雖然我覺得這也可以是三四個小時的長片,但給他這樣一跳,好像差不多該講的也都講完了。


這部片以高中女孩攔便車回家差點被中年男子拖進 hotel 開始,某個年輕的男人跳出來解救了她,然後他們開始約會,但接下來發展出一連串很奇妙的關係。他誘惑她到木材廠,把她推進港裡且後來還扒光了她但又沒強暴她,他們後來到酒吧又碰了面,又是一次解救,這次是跟三個酒吧混混打,處理完之後,他馬上強暴了她。然而他們似乎相愛了。中間又扯到年輕男人跟中年人妻睡覺來拿錢、這對情侶找中年男人搞仙人跳、女孩以及女孩的姊姊彼此以及周遭的一些故事與相似的命運,這對情侶因為詐欺而短暫進出監牢之後不久,皆因故橫死。


大島渚一向都很敢拍,感官世界拍了阿部定勒死情人之後割下他的懶叫,禦法度拍了日本武士間大搞同性戀;青春殘酷物語,拍了想要放肆生活的青年男女,在現實的殘酷之下無法順遂,年輕的男人狩獵著女人、但卻無力保護自己所愛的女孩,年輕的女孩在追求某種感覺、但又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他們的兄姐輩也曾是那樣的年少癡狂過,但最後選擇接受失敗,與現實妥協,然而在看到年輕的晚輩重演當年時,又彷彿激起了心中殘存的一些火花。

狩獵女孩、搞上中年人妻來賺零用錢,好像是影片裡年輕男人都在做的事。日本中年男人跟女學生的奇妙關係竟然可以追溯到60年代,我原本以為援助交際是最近二十年的事...

大島渚跟荒木經惟應該是同類型的人吧,都用影像在講關於愛與死的故事,而大島渚講的愛是更激進的、帶有一種互相傷害的、劇烈燃燒的、放蕩不羈的,但卻無法在現實上持續,屬於狂愛,不得不以死來最為一種終結。藝術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純粹在追求美,而是一種發洩,發洩那種想做但卻不能做或不能滿足的。或許這種狂愛至死已經是日本文化的某種特色,渡邊淳一的失樂園也在這個脈絡之下。


青春殘酷,想要如此隨心所欲的生活畢竟是不可能?唯有妥協認輸的人才能活下來?否則就是死?電影主角可以死了就算了,觀影的我們呢?

2007年5月14日 星期一

movie. Fur






衝著 Diane Arbus 而看的一部電影,期待太多總是容易失望。

基本上,影片一開始就跟你講這是一部虛構的、想像的傳記,即使影片中帶到了很多 Diane 拍攝過的人物:侏儒、巨人、扮妝皇后、沒有手的女人、小男孩、天體營裡裸體的胖夫婦...etc. 也確實講到了一些 Diane 對於身為一個 freak 的自覺,以及對怪異事物的熱愛,但如果把這一切都歸因於某個男人,然後主要的脈絡變成在講已婚婦女迷戀婚外情對象且為了他拋家棄子的外遇故事,那我會覺得這只是在消費 Diane Arbus 這個人的 icon 而已。

就像是把一開始A片女主角設定成人妻或女教師以營造某種氛圍,可是基本上A片再怎麼拍都差不多只能是那樣;同樣的道理,在看多愛情不倫片的今天,為了外遇拋家棄子最後外遇對象死掉而那女人邁上尋找自我之路這種劇情,其實有點老梗?至少我不會覺得有意外,或者感受到什麼啟發之類的。讓長毛男死掉對編劇來說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可是安排一個長毛男來引領、啟發 Diane 進入 freak 的世界,就像是在說:如果不是這個男人,Diane 也只會一輩子是個壓抑自我怪異的鬱悶人妻。



不過,單純從影像敘事的角度來看,這部片還算不錯。

Diane 一開始穿的衣服是那種扣到脖子緊緊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衣服,當她開始拿出相機去找長毛男的時候就開始換成那件藍色的圓領洋裝,從此就一直穿圓領的衣服。明顯是在利用衣服來象徵某種心靈上的束縛與解脫。

我覺得長毛男在劇中一直帶有某種 SM 的氛圍,毛(到最後甚至緩面的全身用剃刀剃毛)、面具、蒙眼、下指令、色情的用語。

這部片讓我比較有印象的光是側光和頂光,打深藍色迴旋梯那附近的景,還有 Diane 上樓時臉上的光影。

影片中,Diane 的丈夫所放出的相片,並沒有出現 Arbus 比較有名的那些,可能是因為版權上的問題,所以指出現樓梯的光影而已...


整體而言,我會覺得這只是一部借屍還魂的外遇片。Arbus 在藝術上的概念比較沒有被表達出來。



Arbus quotes

* "Most people go through life dreading they'll have a traumatic experience. Freaks were born with their trauma. They've already passed their test in life. They're aristocrats".

* "A photograph is a secret about a secret. The more it tells you the less you know".

* "What I'm trying to describe is that it's impossible to get out of your skin into somebody else's.... That somebody else's tragedy is not the same as your own".

* "I never have taken a picture I've intended. They're always better or worse".

* "My favorite thing is to go where I've never been"

2007年5月5日 星期六

movie.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並不是一部我會喜歡的片子,雖然我會覺得這部片攝影的部分做得不錯,但劇情意涵上,我感覺到很強的精神侵略。


劇情上絕對是一齣悲劇,但畫面上處理得五彩繽紛、極為華麗歡樂,運鏡上操弄得很多,刻意的廣角逼近造成變形是最容易觀察到的,到片尾應該是有用到遙控直昇機去拍一些快速流動的大畫面。讓我覺得做作的部分很多,那些常出現在前景暗喻著松子心境的花、人物的表演等。

場景與視覺構成上可以說是大拼盤,沒有什麼讓人驚豔的新花樣,但在適當的場合用那些東西就還中規中矩,導演設定出來的氛圍就是帶有誇張做作的,演員也只是循著那個脈絡下去發揮而已。

相似的視覺表現手法(都很日本現代多元文化),戀之門的效果看起來就恰如其份。


不過,我可以合理的懷疑這是一齣為日本傳統沙文主義做置入性宣傳的電影。我並不認為導演的意思是要諷刺那些現象,因為到最後松子是被扣上了某種神性的帽子。整個看完的感覺,就好像是女人要在幼年討好父親,長大之後認命的跟著愛人義無反顧。即便這樣做會讓自己全身是傷,但這些行為會使得自己像是神一樣充滿了愛。

我覺得全片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在歌頌那種傳統日本女性的美德。松子只是把她戀父情節轉換到一個又一個的男人身上,並一再遭受傷害,最後自暴自棄,原本應該就這樣完蛋等死了,可是這樣實在太沒有希望,所以最後編劇安排了一場兇殺,並讓她在死前重獲某種希望。


那一段『人在世間最重要的不是獲得多少,而是付出多少』,雖然最後被拿來收尾,但實際上是有點跳 tone 的。如果真的中心思想是在這句話,東京教父這部動畫,表現得好太多了。

2007年5月4日 星期五

movie. 門徒







基本上,那非黑市產業的原理都是相似的:

不相信任何人、凡事謹慎、會利用很多嘍囉來當肉墊避免自己直接面對風險,或多或少都會展現愛家庭的一面、總有一套說詞來把自己的行為講得天經地義似的合理。可以賺很多、但有很多事情都不能見光。


黑道電影中的家庭觀是非常有趣的,打從科波拉的教父系列開始,到劉偉強的古惑仔系列、無間道系列、杜琪峰的黑社會系列、到這次爾冬升拍的門徒,刻板印象上殘酷且作惡多端(但要帥)的黑道男性抱著老婆小孩共享天倫的畫面,就好像是穿著帥氣男裝的美麗女性一樣,造成一種影像符碼上的對比張力,因而更顯得動人。

基本上香港導演幾乎把他們的黑社會電影拍到了某種極致,誰都知道某個老大信任的手下很可能是臥底、源頭在金三角、想幹掉誰就叫他去新加坡然後把毒品贓給他、臥底的人被打或沾點黑反而更好。最後大部分不能免俗地要讓警察把壞人抓到,不然會對社會造成不良示範。

在這諸多老梗中,我覺得《門徒》這片的創新是它的吸毒場景,藉由阿芬這個有毒癮且帶著小女孩的女人之悲慘下場,讓人看清毒品造成的苦果,這片大概不久之後會被拿去軍中當成莒光日的教材吧,比軍方自己拍的好太多了!吸毒吸到被老鼠啃屍,讓我想到猜火車裡面的死於貓糞(貓有吃屍體嗎?)。

取景上,我個人覺得真的很攻殼機動隊,骯髒荒廢且相連的舊公寓頂樓,一些鴿子飛過、揮舞飄揚的旗子、雜亂的就街區...所有的攻殼迷一定都很有感覺。甚至,安排一個男人與小女孩作為結局,也多多少少會猜測是否受到攻殼的影響。天下文章一大抄,參考他人的作品是合理的,至少拍出來的感覺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