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香港電影之場景分析



香港片最有名的就是黑幫片,然後偶而有些不錯的愛情小品,然而這兩者幾乎都不怎麼依賴華麗的場景,多是由常民生活,甚至是社會邊緣的困苦生活來取材,但還是可以拍得好看,為何?

因為劇情吸引人。

重慶森林是王家衛拍來轉換心情用的,票房我不知道賣得多好,但在影史上的價值肯定比張藝謀後來拍的那些大製作爛片來得高,很多導演所哀怨的「製作費」其實從港片的例子來看,未必是最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請大明星來擔綱的話,製作成本肯定可以減少很多。有些是找了大明星來撐場面,還是一樣糟糕得讓人想吐血。

古惑仔跟無間道的場景都不怎麼華麗,但都不錯看,無間道雖然有copy教父三部曲的意圖,老調新唱倒也有 glocolization 的味道。吳君如的金雞也沒什麼特別的場景,但看她演戲就夠好笑了。

所以「演員的表現」則是第二個關鍵。

貴的演員跟好的演員未必能劃上等號,如果照王家衛那種注重自然的拍法,找個能引起話題的人物狂拍一堆再來挑、來剪接、來挖掘出他的潛力,或許則是一種把找演員的錢花到底片上的做法。

反觀台灣的電影,電影新浪潮過後,蔡明亮以外,台北味太重是很嚴重的問題,台北的小愁小怨、台北的荒淫享樂,狗屁倒灶。但也不是最近所有的電影創作者都那麼糟糕,海角七號就糙他媽的台北雖然我還沒看完,周美玲則是有她自己的味道雖然我沒有多喜歡,九降風不那麼台北所以讓人覺得很誠懇,流浪神狗人讓人欣賞的點也都不台北。

或許可以說,台北是個崇洋媚外機能方便的中產階級城市,是台灣有效率(特別是開罰單)、精於算計、表面整潔而有法制(但其實犧牲老百姓權益)等機械性格的複合體,沒有真的特色和景觀,就是便於讓辦公大樓裡的白領機器人們賺錢。台北確實能接收到關於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最新資訊,但就是聽不太到關於台灣自身的真實面相;在台北的人很容易趕上許多流行,但那樣的流行卻也不能真的代表什麼,就只是一些形式;台北跟台灣的其他地方都不太一樣,但做決策的人卻往往不出台北。

生活在台北確實有不少好處,買東西的價錢也未必都比較高,但生活品質應該是很糟糕吧。由於台北人的崇洋媚外,所以確實比台灣其他地方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外國產品,藉此增長了眼界,但由於繁忙、壓縮、的劣質生活環境,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好像還沒看到真的很讓人感動的原創設計。或許離開台北,才能重拾生活,在台北只適合忙著賺錢和花錢?

到最後完全離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