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1日 星期五
OMA*AMO; What can architecture do?
上半場 Ole Scheeren 主要講北京中央電視台的大褲叉,似乎荷蘭建築師都喜歡故意做得跟現存的現象不一樣(或許建築師都喜歡,只是最近聽到恰好是荷蘭人),所以原本象徵權力、資本的形式,摩天樓,沿著z軸垂直往上的單一向度,被OMA轉換成類似 Mobius stripe 的迴圈形式,造型上其實並不是很誇張的那種(譬如 Hadi 或 Gerry)但含意上非常有趣,但最難的地方應該還是在結構,最後工程團隊還是利用跟畢爾包類似的斜向鋼架網格來處理大面積懸空的問題,而且是非均質的網格。他甚至提到當兩邊的結構要相接時,必須在早上的某個時段就要做完,否則會因為熱脹冷縮的關係讓結構遭受不必要的內在應力。
跟下半場的台北藝術中心一樣,中央電視台也帶來一種「瞭解幕後」的感覺,如果照OMA的規劃,參觀者可以看到節目的各種幕後製作過程、或是舞台表演的幕後,我覺得這是它們這兩個案子比較有共通性的立場。
至於對城市的影響,Ole Scheeren 似乎只提到地景上的問題,大褲叉在成型之後,變成週邊所有房地產廣告的視覺焦點。整場聽完之後,可把大褲叉的影響力併入"architecture can be more playful to the city" 的觀點中,那麼奇特的一個東西被建造、矗立於城市中,其實應該有更多的情緒是沒有在這場演講中被表述出來的。
下半場 Rem Koolhass 的重點是台北藝術中心,沒想到她的靈感來源竟然鴛鴦鍋之類的東西 =.= 兩個月前在 MVRDV 做過的那些分析好像又被拿出來玩了一次,mix-use、night market、流動性,我想 mix-use 是本案最大的賣點,也是最可能出包的地方,都要看最後怎麼去完成,以夜市當成 lobby,是否會導致樓上的觀眾席蟑螂老鼠橫行?
一棟建築物對城市的影響自然是在地景上帶來長遠的象徵意義,只是要放入什麼樣的意義?AMO又從論述的角度如何影響社會?則是本次演講沒有提到的重要事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