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movie. Up in the air





好萊塢電影有一種手法是從奇妙的職業切入,shall we dance 是從遺囑律師,up in the air 則是從解僱公司,愛情都是兩者談到的議題,在本片嘲諷解僱公司時也成為極佳的軟化劑。

愛情與人際在影片中經歷一段辯證,主角找了外表成熟(白髮參差)而還算年輕的熟齡白人男性,做著超越白領西裝筆挺而收入豐厚的工作,過著單身無羈絆而享受自我的孤獨貴族生活,直到遇見另一個好似可以相匹配的女人,激情著曖昧著誤解著,甚至還說服了妹婿結婚,但結果只是像007一樣因故再次踏上孤獨的旅程。片頭那段快速剪接的打包、通關過程也都是很007的動作片拍法,這整個部份的意象也可以和西部片中,主角在夕陽時騎馬遠去的畫面連結,"I work/travel alone" 這樣的台詞也在很多帥到不行的男性電影形象中不斷出現。如果結尾是主角結婚或者就這麼定下來,或許會變成一齣徹底的喜劇,但反而會顯現出某種白雪公主式的俗氣。

對於「解僱他人」這件事的嘲諷是我覺得本片比較有創意的地方,公司甚至僱專人來解僱自己的員工,"I work for...pussies like Steve's boss who don't have the balls to sack their own employees" 如果直接翻譯成中文的話還真是髒得剛好。甚至連網路視訊裁員都出現了。專業解僱員對被解僱者描繪的各種婉轉修辭也被拿出來談,甚至做sop;這些都反映出美國社會某種務實而冷酷的職場環境,不講人情的裁員。然而問題是從未被解決的,只是讓人相對有尊嚴的被裁,或是更無情地被裁。這樣感覺又像是送行者了。最後安排了某人自殺使配角辭職,也停掉了網路裁員的發展,或許是編劇能做的最後控訴。

所以,原本篤信 hollow bag theory 且處於某種禿鷹式的職場環境的主角,歷經一段生存信念被動搖的過程,結果雖達到了1000萬英里的飛行里程目標,但帶著層次更複雜的心態繼續踏上旅程。真是頗完美的男性電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