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駁:詹偉雄《美學的經濟》



洋洋灑灑一整本,有問題的自以為是觀念一大堆:

1.

對於LV的消費是純符號嗎?如果LV早期不能滿足基本的機能,哪個笨蛋會為了那花紋而花錢?現在的LV固然是一種符號,然而某些消費者迷信符號的原因,就跟崇拜偶像明星一樣,是經由時尚、媒體工業運作的結果,而非LV純製造端所造就,要講LV應該是從法國人的廣告策略說起。此外,法國人自己也並不見得喜歡用 LV,就我接觸到的有限法國人而言,他們也一致認為 LV 賣得太貴,有其他更好的品牌可以買, LV 只有笨蛋外國人會很愛買,尤其是亞洲暴發戶的貴婦們。如果從 LV 早期是為貴族專屬打造的歷史來看,暴發戶買 LV 是想買到那種自己可以用到『貴族』等級的產品,而不是因為懂得 LV 有多漂亮。在配合時尚工業的強力推銷下,村上隆畫的東西都可以上LV包弄得一副當代藝術大師的樣子造成包包大賣,這才是 LV集團厲害的地方吧。

此外,人什麼時候因為消費而自由了?購買消費品就像是選擇題,只能從有限的選擇中挑選,但生命本身卻應該是申論題。消費的自由只是一種偷懶的行為,有閒錢的人藉由花費賺來不知道該怎麼用的錢到商品上,購買商品製造者意圖提供的某種感覺,好像是在麥當勞這種速食店裡面挑套餐一樣,就算今天麥香魚餐和麥克雞餐分別代種不同的產品語彙,消費者為甚麼不自己做菜呢?去速食店點餐是被極度簡化過的選擇題,自己做菜則是申論題,為甚麼一定要消費各家廠商包裝精美但昂貴的產品?所以速食店是在賺那些懶惰又錢太多的人,是工商業繁忙社會的畸形現象,真的要講美學經濟應該回歸到個人手工創作的年代,而不只是追逐著歐美日財團挾廣告工業包裝好的產品形象,那樣台灣永遠也趕不上。

然後文中帶著文化菁英的語氣鄙視著『台客』、『新貧』,這種傲慢根本違背美學精神本身,當一個評論者嘲笑著台客的審美觀時,他其實忽略了審美觀並沒有一個絕對標準,我認為台客並非缺乏象徵符號的辨識能力,只是採用和這位嗜穿 armani 的白目台北人不同的審美體系,如果詹先生剛好是信上帝的人,或許我更可以羅織他一神教背景以至於認為凡跟他有不同信仰者都應該下地獄的罪名。

此外,文中提到『自我陶醉的能力』,講白一點就是自爽的能力,自爽的能力一定要是貴族或巨富,或是受過高等教育、沒事能出國的這些人才可以有嗎?這一點我強烈存疑。鄉下的歐巴桑應該也可以為她今天在菜市場買的新衣服而覺得很高興,檳榔西施也能覺得自己今天穿的辣妹裝很美,所謂的台客因為今天新改了一支排氣管覺得自己很屌,難道都不叫做自爽?只有穿 armani 寫文章打嘴泡才叫做有文化深度的自我陶醉?

文中對商品美學的著眼點只放在『符號』上,但 benq 為例,外型不錯,但功能性很有待加強,如果沒有功能性而只想藉由造形設計來在市場上競爭,大概只能騙衝動性的消費者而已,而且只能騙一次,因為買回家以後很幹就不會再買了。

然後文中對於極簡主義的看法整個莫名其妙的崇拜,科比意的現代主義建築跟密斯凡德羅做出來的東西本身就帶有不同的社會意含,前者具有『為社會大眾服務的共產理想』,後者只是非常擅於操作現代主義建築的『形式』,後來國際風格的建築物會席捲整個世界也並不是因為它們漂亮,而是滿足了某些人的需求,譬如企業需要蓋最省錢、最能滿足基本機能的玻璃帷幕大樓,給白領勞工幫業主賺錢,所以他們不會多花錢去做多餘的裝飾(除非對賺錢的風水有幫助),當然看起來就顯得極簡,我想這不是由美學觀點出發的。


2.

為甚麼作者舉出的美學範例都是那些昂貴的東西?為甚麼一定要吃懷石料理,不能吃陽春麵?陽春麵如果做得好吃,慢慢品嚐,不是也可以解釋成帶有極簡風格嗎?歐洲人賣觀光祖產的行為被作者說得很神,那是因為他們有保存良好而悠久的文化遺跡、傳統,讓美國這種立國兩百多年、日本崇洋媚外、台灣這個從二次大戰後才萌芽的國家們趨之若騖。

而歐洲人的生活什麼時候變得好像只要在那邊喝咖啡、隨性生活?那只是觀光客浮光掠影所經歷的歐洲生活,而非歐洲人的生活本質。他們看不到歐洲人的真實生活其實也是一樣要面臨失業問題、做的事情也未必能多創新,院線電影裡的歐洲情調總是浪漫到不行,但電影本身就只是一種幻覺,為了讓過不到那種生活的人藉由視聽的經驗把那種幻覺內化,乾過癮,以藉此逃避諸多讓人難堪的現實問題。觀光客帶著幻想來到歐洲享受歐洲觀光業所提供的情調,但是錢花光的時候還是得回歸自己的現實生活繼續面對種種壓榨與競爭,所以他們會傾向於認為歐洲經驗是美好的,如同歐美人士可能會認為東南亞的海濱異國情調是美好的。但這些美好都僅是一種虛浮的表象。


3.

RV 休旅車基本上是行銷功力高超,而非設計功力高超,看準大多數人囚禁於都市工作牢籠而渴望自由的心態,提供一個可以開車上山下海的幻想,然後大賣臃腫耗油的rv車,在美國產生的問題可能比較小,在台灣狹小的巷弄間開一台 rv車根本是搬石頭砸自幾的腳,台灣的自然環境也不適合沒事被 rv 車殘害,美麗的自然山林被一堆豬頭開 rv車輾過,應該說是焚琴煮鶴吧。rv車確實有他的功能實用性,但也是很明顯的環保不正確,台灣廠商為了賣錢大肆推銷 rv ,其實只是犧牲了環保,然後讓購買的消費者再高油價的今天自嚐苦果。當然如果買 rv 來真的有常用到它那旁大的空間以及上山下海的功能,也未必是買錯,不然要用再去租來開就好了。



5.

類比經濟體系跟文化與歷史是完全相關的,台灣本島的戰後文化幾乎等於沒有文化,戰前文化又在政府的長期忽視下逐一凋零;『中國文化』的帽子,雖然老蔣搬了一堆瑰寶來島上,但一堆遺跡卻都還在對岸,蘇州庭園是什麼樣子、北京皇城是什麼樣子、上海又是怎樣的魔都、蒙古無邊的草原又是什麼樣的天空?這些純中國意念的東西,絕對是由對岸來戴、連烤鴨是北京的、燒臘來自香港、山東陝西的麵食,請問台灣有何利基發展類比經濟體系?靠滷肉飯、肉圓和小籠包嗎?



8.

作者講得好像只要把硬體搞好就可以有文化產業一樣,這等於是陷入長久以來台灣『蓋文化中心就可以提昇文化藝術水平』的迷思,雖然讓貝克特、喬伊斯這種大咖的舊日活動場地重現有助於提昇城市的文化資源,但真的要能帶動龐大的文化活動,各種政策面的鼓勵才是重點,如果房租、生活費很貴、行政機構顢頇,那誰會特別為了兩個空間跑去那邊?政府的政策也不是像台灣辦那種煙火式的xx季、xx節就好的,至少也要有個五年以上的全面性長期計畫才能帶動起整個產業,現在台灣辦的東西只像是在放煙火,放完俗豔一下就沒了,毫無後續可言。


25.

自拍跟身體意識確實是有點關係,但作者可能忽略的是:只有年輕漂亮妹妹自拍的照片才有人想看,頂多上溯至保養得不錯的熟女,而且露越多越好。所以基本上自拍是一種安全的暴露與偷窺,一種人類發春行為的網路時代新出口,跟女性主義的關係應該是比較小的,跟男性追求女性外表的喜好可能有比較大的關係。如果女性自拍但沒人要看,久了也就無趣了。


32.

作者把林志玲弄得太神了一點,雖然我也喜歡她,但我覺得事情不是如同作者所說的那樣。林志玲算是在凱渥的調教之下,將所有表現細節推到極致的 model,面貌和身材是當 model 的入門,待人方式是她的過人之處,加分點在於她自然散發的柔性氣質,整體展現的符號意義是屬於一個『平常漂亮又有氣質,但也可以變得性感的年輕女孩』,性感是加分而已,接受過良好教育薰陶出來的氣質才是她和其他模特兒在外型上得差別,另外還有著名的娃娃音,這對於在意聽覺的人非常重要,也更讓柔性氣質加分許多,至於說話的內容則好像是跟凱渥的經紀人學來的,看來是可以有效化解模特兒工作環境中所需要面對的高壓與衝突。

林志玲可以不是最漂亮的,因為漂亮的審美觀因人而異,但她確實是滿足許多台灣男性標準的一個女人:有臉蛋、有身材、有氣質、有好聽的聲音、有溫柔的態度、高EQ、親切的態度、懂得做人的進退、當然我相信如果真的跟她談話,西洋美術史和經濟學的背景也一定能談到很有深度的內容。相對於一些白痴羅莉妹唱歌耍笨裝可愛,她有意思多了,雖然白痴羅莉妹也是投某些人所好,因此仍有一定的支持者。

其實她的優點一直都是男人渴望女人擁有,但女人經常不能全盤具備的,當 model 的女孩子確實都應該漂亮又有身材,但其他方面卻未必及格。當林志玲回台灣發現藝廊的工作實在很難找,以她唸過經濟學的思考邏輯,善用自己的先天資源,加上妥善的自我管理,進入 model 界是非常合理的賺錢選擇,可以建議下次有教授寫經濟學原理的時候把她當成一個範例。

至於她的爆紅,我覺得是有點隨機的,可能只是以前凱渥沒有想過要朝這個方向來捧 model,一旦人氣超過某個臨界點之後,就可以跟炒股票一樣,迅速擴大人氣,而喜歡林志玲又不用花太多錢,買她的海報貼在牆壁上既可以神清氣爽還能趕上流行,有什麼不好?紅到一定程度之後,果然還是放眼大陸,不再繼續窩在小島上鬼混,也不必在像以前一樣趕小件的案子,而是可以慢慢挑自己喜歡的大案來做。

34.



沒有留言: